2017-07-22 16:26 来源:网友分享
槟榔既是一种水果,也是一种药材。槟榔的什么营养价值?看看下面的文章的介绍吧。
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槟榔原果的主要成分为31.1%的酚类、18.7%的多糖、14.0%的脂肪、10.8%的粗纤维、9.9%的水分、3.0%的灰分和0.5%的生物碱。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均与鞣酸集合存在。
还有鞣质、脂肪、甘露醇、半乳糖、蔗糖、儿茶精、表二茶精、无色花青素、槟榔红色素、皂苷及多种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所含脂肪酸的组成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榈酸12.7%硬脂酸1.6%、油酸6.2%、亚油酸5.4%、十二碳酸0.3%、十四碳烯酸7.2%,又含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占15%以上。
嚼食槟榔,除了因为时常咀嚼使牙齿变黑、动摇、磨损及牙龈退缩,而形成牙周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 膜白斑症外,还会导致口腔癌。并经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嚼食槟榔与口腔癌有密切关系。从国内医疗院所数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约有88%有咀嚼槟榔的习惯。如果嚼槟榔合并吸烟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槟榔、吸烟又合并喝酒,则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槟榔、吸菸又合并喝酒,则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槟榔诱发的癌症前期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症:常见于颊黏膜,其次为颚部。口腔黏膜会有烧灼感、溃疡、变白、渐失弹性,最后造成张口及吞咽困难。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病变,会转变成口腔癌。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见于颊黏膜、舌、牙龈、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会慢慢由清白变混白,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会转变成口腔癌。
因嚼食动作频繁,超出正常负荷,造成牙齿咬耗(磨损),以及牙床动摇。
说到槟榔的吃法,台湾人有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海南槟榔的吃法了。把采收后的槟榔,剥除果蒂和较老的部分,将搅匀的石灰涂在带有胡椒香气的荖叶上并卷起来,然后切开槟榔,将已卷好的荖叶夹放在中间,老藤、石灰、槟榔一起嚼食。据说,如果三者缺一,槟榔不仅食之无味,人们还会认为你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
吃得人边嚼边吐,吐出来的汁液如同鲜血一般,而嘴角、牙缝都是一滩滩"血迹",虽不雅观,但嚼起来脸颊红润,血脉喷张,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薄酒,那种滋味非亲尝者无法言喻。因此,在台湾吃槟榔者不仅限于青年男女,就连已无牙齿的老者也将"三合物绞碎后嚼食过瘾"。
此外,台湾还有两种吃槟榔的方法:
其一:食用前,要先把果实切开,将"老藤叶与蚵壳灰调成糊状,然后夹入切开的果实内,即可咀嚼。
其二:将槟榔与甘亓、特制的石灰等配料一起嚼食,吃起来也很有味道。
槟榔,位列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属于药食两种的农林产品。一方面,槟榔消积、下气、杀虫、行水的功效,可供药用;另一面,槟榔的口味醇厚、回味甘甜,可制成干果闲暇食用。
槟榔好吃,但好还是少吃为宜。积善堂专家指出,除了容易致癌之外,前列腺疾病患者长期食用槟榔,还会导致前列腺疾病症状的加重。
现代医学指出,在前列腺腺体的内部,分布着大量的神经组织。正是这些丰富的神经组织,控制并承担着对性刺激的感受和传导,以及前列腺自身的收缩扩张。
积善堂专家指出,槟榔干果自身所含的槟榔碱,以及在制作过程中所添加的酒精、烟草(主要成分为尼古丁),三种有害物质,都会造成对前列腺腺体内部植物神经的强烈刺激。
泌尿功能方面,在槟榔中三种有害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会造成前列腺腺体内部植物神经,对前列腺腺体收缩扩张的控制能力出现下降。“想开开不全,想闭闭不严”,从而导致尿等待、尿滴沥、尿潴留、尿失禁等泌尿功能障碍症状的加重;
性功能方面,在槟榔中三种有害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会造成前列腺腺体内部植物神经,对性刺激的感受和传导功能出现下降或者异常。从而导致阳痿、早泄、射精无力、射精无快感等,性功能障碍症状的加重。
因此,为了避免症状的进一步加重,前列腺疾病患者应该谨记禁忌,少吃或者不吃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