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1 17:34 来源:网友分享
槟榔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以槟榔碱为代表的生物碱,槟榔碱能刺激神经兴奋,可以产生耐受(越来越不敏感),有明显成瘾、依赖作用和戒断效应。
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包括槟榔碱、槟榔次碱、四氢烟酸和四氢烟酸甲酯,均可在咀嚼过程中产生亚硝胺类化合物(潜在致癌物)。
槟榔提取物(不包括烟草、蒌叶、石灰等其他成分)可以使多种实验动物产生多种不同的癌变,具有明确的动物致癌性,但槟榔碱未证实单独具有致癌性。
槟榔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定为1类致癌物(无论是否与烟草同嚼),它可以增加患口腔癌的概率,且吸烟、饮酒与嚼食槟榔可相互促进患口腔癌的几率。
嚼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及口腔白斑密切相关,两者均为癌前病变,且不嚼槟榔的人未见OSF病变。
1986年湘潭口腔医院进行的万人调查中,OSF患病率为3%,随着嚼槟榔人数增加、范围扩大、消费人群低龄化,近年的调查中部分地区已上升至7%。
一项跨度20年的回顾性研究中,OSF患者癌变率达到1.7%,且20名口腔癌患者均嗜食槟榔(10-40年)。
槟榔与癌症有量效关系,即吃的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患癌概率越高。
嚼槟榔者颊、舌部位癌变的比例明显增加,嚼槟榔的口腔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比不嚼槟榔者平均提前8年左右。
口腔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50%左右,约1/3会复发,且患者术后吞咽、语言功能及面部容貌等均会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