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营养价值_烧酒有哪些类型

2017-08-05 12: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烧酒的含义

  白酒特指中国白酒,是世界蒸馏酒中独具一格的一个品类。白酒是由麦子、高粱、玉米、红薯、米糠等粮食或其他果品发酵、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其洒液无色透明,故称为白酒。因主要采用烧(蒸)工序,所以也叫烧酒。根据所用糖化、发酵剂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两种。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占总量的98%~99%)。作为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白酒的酒精含量较高,一般为30~65度。另外还含有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一2%),它们作为白酒的呈香、旱味物质,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乙醇的化学能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为5千卡。酸、酯、醇、醛等物质并没有多少营养,只是用来形成白酒特有的香味。

  我国的白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在世界诸多酒类中独树一帜。从古至今,白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社交、喜庆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特殊饮品。

二、烧酒的发展历程

  阿拉伯人于8到9世纪时发明的蒸馏酒技术。和朝鲜半岛的烧酒一样,中国的蒸馏白酒可能是元朝时期由被蒙古人征服的中亚波斯地区传入并普及开的。日本烧酒也是在同时期由朝鲜半岛以及和中国关系密切的琉球传入的。 也有说法认为唐朝时已经有蒸馏酒。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蒸馏酒,据考证,是以发酵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果酒或黄酒。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唐以前

  中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祭神。当时称为社会主流的是“杜康”,是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酿制而成的米酒。

  唐代

  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

  元代

  元代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明代时称白酒为火酒。

  明代

  1998年8月,在成都市锦江畔以外发现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连续生产白酒长达800年的酒坊实证。我国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中国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清代

  清朝是白酒发扬光大,逐渐替代“杜康”的朝代,绝大多数的蒸馏酒名牌都创始于清朝。

三、烧酒的类型

  香型分类

  中国白酒按香型划分为: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等主要香型白酒,另外还有药香型、兼香型、凤型、特型、豉香型、芝麻香型等。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白酒酿造史上,尽管出现过数以千万计的酿造作坊。但是,真正形成鲜明风格和流派、又被消费者青睐的却凤毛麟角,由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白酒香型品种就更少,主要有酱香、浓香和清香等。目前真正称雄于市场的要数酱香和浓香。

  酱香型:原料有高梁(酿酒)、小麦(制大曲),大曲工艺是高温曲(60℃以上),原料清蒸,采用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1∶1.2),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艺,窖池是石壁泥底等,贮存期3年以上。又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湟金梦典型代表。

  浓香型: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

清香型:其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贮存期也是一年。

  曲种分类

  根据曲种不同,白酒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等。大曲块大,主要包含曲霉菌和酵母;小曲块小,主要包含毛霉菌、根霉菌和酵母。霉菌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糖,酵母再将糖转化为酒精。小曲发热量低,适于南方湿热气候。中国大多名酒产于北方或夏季气候凉爽的川贵,多是大曲酒。根据配方口味主要分为四大香型,细致分来则有十二种之多。

  配方分类

  根据配方口味主要分为四大香型,即浓香型、凤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酱香型、兼香型等,另外还有少数品牌自创香型。其中历史最悠久的酱香型白酒以茅台、贵海为代表,凤香型以西凤酒1952为代表,是如今白酒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香型。其他分类细致分来则有十二种之多。

四、烧酒的营养成分及食用禁忌

  营养成分

  白酒中除含有极少量的钠、铜、锌外,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有的仅是水和乙醇。此外,在酿制白酒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包括杂醇油、甲醇、醛、铅和氰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

  药性功效

  白酒性温,味甘苦辛,具有散寒气、助药力、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之功效。适量饮酒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概率。饮用少量白酒特别是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食用宜忌

  宜食

  一般人每天的饮酒量以75克(1.5两)为佳,且每周饮酒不应超过3次。每天下午两点以后饮酒较安全。白酒尤其适宜患有风寒湿性关节炎者饮用,也可以作为调味品在烹调时酌加,味香气浓。

  忌食

  白酒不宜在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饮用,以免心血管受损。也不宜大量饮用,过量饮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从而导致慢性胃炎、营养不良、神经炎、肝硬变、胰腺炎、心脏病、动脉硬化、食管癌、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而且,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不能混杂饮。阴虚、湿热偏重,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痛风、血管硬化、冠心病、心动过速、癌症、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等病症者忌饮;肥胖者、体弱的老年人、儿童、新婚夫妇或孕妇也应忌饮白酒。

  此外,不宜喝冷酒。主要由于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还掺杂着一些甲醇、甲醛等少量影响视力的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质的酒精溶液和水溶液混合后的沸点低于60℃。如果将酒精加热,酒中的这些物质基本上就能挥发掉。所以,要喝温酒。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饮食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