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3 07:28 来源:网友分享
2017年5月12日,“上海市头颈肿瘤综合治疗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召开,此次大会由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正一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志愿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德辉副院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HyunseokKang博士;誉衡基因CTO赵国栋博士等诸多重磅嘉宾参加了本次论坛。
借助现代化的综合诊疗技术,头颈肿瘤的诊治水平和疗效得到了质的飞跃,总体5年生存率已达到50%以上。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各亚部位头颈肿瘤诊疗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在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以精确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在此诊疗领域顶尖专家,共同交流各亚部位的临床经验、相关基础研究、规范化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并讨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志愿院士介绍,当前我国头颈肿瘤的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而随着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目前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和普及,临床医生们需要综合利用这些治疗手段,制定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头颈肿瘤与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得到验证,目前默沙东的PD-1单抗药物Keytruda和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已经获批用于头颈肿瘤治疗。可以预见,免疫治疗在头颈肿瘤的治疗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HyunseokKang博士表示,目前在头颈鳞癌的免疫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仍为主流,CAR-T等细胞疗法由于靶点等问题目前尚未成熟。此外,今后在头颈鳞癌的免疫治疗中的重点是要通过明确的分子标志物将患者进行分层,划分出能够对免疫治疗产生应答的患者。PD-L1的表达存在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目前还不能将其作为免疫治疗的有效分子标志物。头颈鳞癌的免疫治疗今后仍需要通过联合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来提高应答率,同时还需要通过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多种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
来自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郭晔教授介绍了免疫治疗、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机制,并指出,2016年是头颈肿瘤免疫治疗迎来突破的一年,Keytruda和Opdivo在头颈鳞癌中的临床试验均已表现出显著的有效性。在患者分组方面,肿瘤与免疫细胞的PD-L1表达与预后呈现正相关性,并且HPV阳性的头颈鳞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的响应率要高于阴性患者。郭教授在展望中表示,未来寻找合适的预测指标、以及联合治疗是头颈癌免疫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头颈肿瘤治疗中,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是一个发展方向。美国凯斯医学中心的头颈肿瘤放疗主任MinYao指出,放疗能够强化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效应,这也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疗治疗头颈肿瘤的基础。此外,EGFR能够上调PD-L1的表达,因此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与PD-1/PD-L1单抗,放疗联合顺铂化疗、PD-1/PD-L1单抗,放疗联和PD-1/PD-L1单抗等组合疗法将会成为放疗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发展方向。
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
作为国内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誉衡基因誉衡基因CTO赵国栋博士受邀参加本次论坛。
赵国栋博士表示,响应率低、不良事件发生频率高、经济负担重是目前免疫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寻找合适的分子标志物,从而将患者合理分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免疫组化验证PD-L1表达是目前对患者进行分组的主流方式,然而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多种抗体进行一致性评价、计算CD8阳性T细胞浸润率、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免疫分组、评价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突变负荷,是弥补免疫组化不足的有效手段。
誉衡基因基于以上方案提出了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全方位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和患者预测PD-1/PD-L1抑制剂的有效性和生存获益。目前,誉衡基因已经与多个机构展开了科研合作。
此外,大会主持人、交大九院放疗科主任朱国培教授在会前接受生物谷专访时表示,当前头颈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有效整合,是综合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水平的新趋势。寻找合适的分子标志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需要多中心、各医院、各部门的密切合作,需要医生从多学科角度思考。这也是本次大会探讨的主题。
本次大会聚集了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专家学者,分享了头颈癌综合治疗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本次大会圆满闭幕!
本病因最后合并肺部感染,褥疮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