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12:54 来源:网友分享
液体长时间积累在中耳,很容易诱发中耳炎,在我们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水很容易进入宝宝的耳朵内,在中耳积累。
当宝宝耳朵进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运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放进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假设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假设宝宝不合作,请不要继续给宝宝掏耳,不然会有鼓膜穿孔的风险。
具体过程如下:
a、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或柔软、膨胀的棉纸,卷成一个灯芯绳(不要运用棉花包上尖头的棉棍或薄纸,这东西也许会脱落在耳道里。不要运用任何品种的小棍棍)。
b、将灯芯绳放进小孩的耳朵里。灯芯绳湿润时将它撤出。
c、再用干净的灯芯绳来做更换。天天最少3次重复进行这些过程,直至耳朵不再弄湿并且没有脓液从耳中流出停止(一般需7-10天)
温馨提示:不要随意给宝宝掏耳朵,过频掏耳朵对宝宝是弊大于利的。
1.耳朵进水后,有人会因为积水而出现耳鸣暂时听不见的问题,那么我们当下之急是先把水弄出来,然后再考虑其它方法。可以到岸边,将头向一侧,原地连续跳几次,使水从耳内流出,能立竿见影的缓解耳朵进水耳鸣的症状。
2.如果连续跳几次也没有缓解,则可以采取轻柔一点的方式。仍然将头侧偏,将柔软性好、吸水性强的纸巾搓成条状(或用棉签)放进耳朵里,可吸附出耳朵里面的水,保持不伤害耳道,缓解耳鸣的现象。
3.还可以通过嚼口香糖,不断咀嚼,反复地做张口动作,促使耳道内产生气流和压迫,让耳内进水往外流出,这个方法也比较好用,有好吃的又能解决问题,开心疗法啊!
4.如果耳内残留的水都排出了,耳内也比较干燥,还是出现耳鸣和听不见的问题,那就要及时送专业的耳鼻喉医院,细致地检查。
5.切记,不要自己随便使用湿手指去扣挖耳朵,这样不仅无法帮助耳内积水排出,还会促使积水流得更深,伤害听力。
先用手指沾水轻轻捅一下耳朵,水就不会向耳朵里面灌拉;或用那种软塞子,不伤耳朵,戴着不舒服。但能有效的防止进水。
游泳时难免会导致耳朵进水,洗完清水澡,耳朵内残存的游泳池的水便基本上已自行流光。但是,有时因耳垢较多等原因,使少量污水滞留耳道内而引发耳朵发炎。为了吸收余水并杀菌消炎,可在洗澡结束后向耳道内滴入3—6滴医用酒精,稍停片刻,让其自然流出即可。
1、游泳前要作好体格检查。外耳道有耵聍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进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2、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后应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的手掌轻轻拍打头部,就可将水排出。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跳水要注意姿势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
5、万一还是进水了,就把头偏向进水的一侧,左耳进水就右脚单腿站着跳跳,右边反之。 同时用手盖住吸吸就好!
1.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孩子的耳朵里面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会忍不住给孩子掏。如果不小心损伤耳膜,也不能马上发现,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直到过几天突然发现孩子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这时才到医院就诊,耳朵往往已经感染了细菌。
2.捏紧两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捂嘴捂鼻子打喷嚏
感冒了会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更是喷嚏不断,有的家长在孩子打喷嚏时会让他憋住喷嚏,有的家长则是捂着孩子的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