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7 13:17 来源:网友分享
很遗憾,乳糖不耐受既无法治疗,也不能预防。但是如果你的宝宝是乳糖不耐受,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减轻宝宝的不适:
对于因腹泻或药物的原因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以暂时更换为不含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待宝宝的肠道症状恢复正常后再逐渐替换为含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
仔细阅读食物成分表。尽量让宝宝避免吃乳制品和其他所有含乳糖的食物。有些看起来似乎无害的食物实际上也含有乳制品,比如饼干、麦片、人造黄油、沙拉酱、面包、午餐肉等。所以你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的食物成分表,注意类似乳清、凝乳、牛奶副产品和脱脂奶粉等成分。
观察宝宝的反应。有些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消化少量乳糖,而有些人则对一丁点儿乳糖都非常敏感。通过一系列尝试和观察,你多半就会知道宝宝能吃哪种奶制品以及能承受多大的量。
例如,有些奶酪的乳糖含量低于其他奶酪,因此比较容易消化。包含活性益生菌成分的酸奶普遍比牛奶和其他奶制品容易消化,因为其中的益生菌能帮助分泌乳糖酶。
如果宝宝对乳糖非常敏感,你就要尽量让宝宝避免所有的乳糖来源。如果宝宝不那么敏感,你可以为他选择少量乳制品。将乳制品和其他食品一起吃,也许会让宝宝觉得更容易接受。
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如果你发现随着宝宝的成长,你需要去掉他饮食中的乳制品,那么你就要保证宝宝所需的其他钙质来源,以帮助宝宝的骨骼和牙齿健康生长。不含奶的钙质来源包括绿叶菜、强化钙的果汁、豆奶、豆腐、西兰花、三文鱼罐头、橙子和强化钙的面包等。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生率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的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由于酶缺乏的量和活性程度各人不同,症状的轻重不一。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而出现酶的缺乏,而于肠炎后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需待绒毛下端向上生长至顶端,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止,一般需0.5~2个月。不少新生儿和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黏膜发育不够成熟以及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活性正常后次数减少。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如欧洲白人为5%~30%左右,亚洲黄种人为76%~10%,非洲为95%~10%左右。
1、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即使乳糖酶缺乏个体,也可耐受少量乳类(120ml至240ml),不会出现不耐受症状。限制一天中摄入乳糖总量,一般乳糖限量为12克。少量多次食用也可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一次食用量不超过250ml为宜。只要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量,就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2、不宜空腹饮奶。有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在进食其它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例如乳制品与肉类和含脂肪的食物同时食用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3)先用发酵乳(特别是酸奶)代替鲜乳。发酵乳中的乳糖已有20%至30%被降解,易于消化吸收。食用酸奶还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食用也非常方便。
3、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的干预乳糖不耐受患者可根据情况确定最低乳糖摄入量,根据营养指南确定应额外补充的钙、锌和铁摄入量。或限制一天中乳糖总摄入量,普遍推荐的乳糖限量为12g,并少量多次食用。此外乳制品与肉和含脂肪的食物一同摄入也可减少不耐受症状。以发酵乳尤其是酸乳代替鲜乳,能同时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另外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首先确定乳糖酶活性低下的原发原因,使原发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如果宝宝患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在喝母乳或吃其他乳制品(例如开始吃辅食后吃的奶酪或酸奶)之后30分钟至两小时之间出现腹泻、腹部痉挛、腹胀或放屁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1岁之前不应该喝鲜牛奶。
说来奇怪,有些乳糖不耐受的人能吃少量乳制品,另一些则每次吃完哪怕只含一点儿乳糖的食物就会不舒服。
你可能会觉得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差不多,其实牛奶过敏是身体免疫系统的反应,而乳糖不耐受则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但是这两者的症状很相似,例如,牛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都可能吃完乳制品后就腹痛或腹泻。
如果宝宝每次吃完乳制品都会出现干燥瘙痒的皮疹或面部、嘴唇、口腔肿胀发痒,或者出现荨麻疹、流泪、流鼻涕等症状,那么宝宝可能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虽然宝宝在这个年龄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比较少,但是如果有类似症状出现时,你一定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症状,帮你判断他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在两周内去除宝宝食物中所有的乳糖,以便观察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能否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