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14:51 来源:网友分享
自5月6日在京召开的“预防手足口病媒体沟通会”上获悉,我国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高发季节,截至5月4日,全国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427278例,其中重症5454例,死亡260例,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上升41.5%。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肖东楼在会上透露,近期手足口病的发病数还会上升,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董丽娟介绍,手足口病多发于春夏季,常见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7天至10天可自愈。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能会危及心、脑、肺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少数病例病情凶险,临床过程恶化迅速,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成人一般不会发病,但也会被病毒感染,成为隐性感染者,传播病毒。
董丽娟说,对于手足口病的重症患者,最好配合中药治疗。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教授郭双庚也指出,中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相同,但中药的副反应发生率要低很多。一些新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颗粒,在体外实验中证明对ev71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大多有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引起口腔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涎。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泡疹,偶见于躯干,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2.重症病例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 神经系统表现: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可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激惹、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急性弛缓性瘫痪、惊厥等。颈项强直在大于1岁的儿童中较为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增快并浅促、呼吸闲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
(3) 循环系统表现: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端发绀;持续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温馨提示:
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