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2 08:41 来源:网友分享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关键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只要精神佳、吃奶香,睡眠好,体重增长理想,可以不必担心,但应当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大便,如: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柏油便等,宝宝可能是病了,要及时看医生。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不同喂养情况下的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1、新生儿宝宝排胎便,所以便便不成形
宝宝一般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便。胎便呈深绿色、墨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尽。吃奶之后,大便逐渐转成黄色。
2、母乳喂养的宝宝刚开始可能会出现糊状便便
母乳喂养婴儿多是金黄色的糊状便,次数多少不一,每天1—4次或5—6次甚至更多些,一般为糊状或水状,里面可能有奶瓣或是黏液。有的婴儿则与之相反,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1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呈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要用力屏气,脸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也是母乳喂养儿常有的现象,俗称“攒肚”。
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质地较硬,基本成形。添加辅食后,宝宝的大便会慢慢成形变硬,逐渐接近成人。
3、已经吃饭的宝宝大便不成形的原因可能是进食过快
对于已经吃饭的宝宝来说,宝宝大便不成形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他吃饭速度过快引起的。人的口腔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食物进入口向后,唾液可以和它充分的混合,经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使食物初步消化。孩子的咀嚼能力有限,如果吃的过快,咀嚼不细,食物没有经过初步消化就进入胃里,因此吸收就差,大便不容易成形。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少让他吃生冷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4、需要爸爸妈妈警惕的宝贝大便不成形的情况:
若宝宝大便为黄色,水分多、粪质少,这可能表示宝宝有病毒性肠炎了,多发于4个月后的宝宝。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水分也很多,妈妈很难判断是否是蛋花汤样大便。那就看宝宝的其它情况。如果食欲正常、体重增长良好,那没有问题。如果本来大便就变少,添加辅食后突然变成蛋花汤,那就要及时就医。
1、黄腻便: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会出现大便不成型的问题,虽然不成型,如果宝宝是健康的,那么宝宝的大便虽然不成型,但是很细腻,是黄色的软便。
2、大便散状:
大便中含有没有消化的奶瓣,致使宝宝的大便是散状的,大便比较稀时会呈现蛋花状,酸奶味。这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消化功能没有达到正常水平,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欠消化大便”。
3、稀水便:
如果宝宝有稀水便,那么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这很可能是由于消化道感染引起的。
4、黏液样便或大便颜色深黄或带血色:
但是在判断宝宝大便颜色的时候要首先排除食物或药物对大便的影响。如果不是食物或药物所致,就应该即使就医。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宝宝肠道发生问题却没有及时处理后恶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