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06:4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内治疗法
(一)辨证论治
1.胎火湿热证
证候:患处皮肤潮红水肿,可见丘疹、小水疱,抓痒流滋,甚则黄水琳漓、糜烂,结黄色痂皮;伴哭闹、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止痒。
方药:消风导赤汤加减。渗出多者,加马齿苋、车前草、黄柏。
2、脾虚湿蕴证
证候:患处上淡红斑,成片小丘疹、小水疱,瘙痒,抓破后结薄痂,或皮肤干燥脱屑;伴有消化不良,纳呆腹胀,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缓。
治法:健脾化湿止痒。
方药:小儿化湿汤加减。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生山楂;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者。加当归、白蒺藜。
(二)中成药
导赤丸:清热泻火,用于奶癣胎火湿热正。
王氏保赤丸:祛滞、健脾、祛痰。用于奶癣脾虚湿蕴证。
启脾丸:健脾和胃。用于奶癣脾虚湿蕴汪。
二、外治疗法
1.渗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车前草、黄柏等水煎,待温后外洗湿敷患处,每日2—3次。
2.结痂较多者,选用青黛膏或黄连锌氧油外搽,每日2次。
3.皮损于燥者,用润肌膏、黄柏霜外搽,每日2—3次。
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3个月的婴儿就可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或儿童期。
1.好发于头面部,严重者可侵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2.皮损特点:常见以下三型。
(1)脂溢型:多发于出生后1一2个月的婴儿。皮损在前额、面颊、眉周围,呈小片红斑,上附黄色油腻性鳞屑,颈部、腋下、腹股沟常有轻度糜烂。
(2)湿型(渗出型):多发于消化不良、外形肥胖、3~6个月的婴儿。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3)干型(干燥型):多发于营养不良、瘦弱或皮肤干燥的1岁以上婴儿。应损潮红、干燥、脱屑,或有丘疹和浸润斑片,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因阵发性剧痒,患儿常摩擦搔抓患处。烦躁,哭闹不安。
4.可因搔抓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核肿痛,伴有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新生儿湿疹的护理
1、不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柔软浅色的棉布为宜,衣服要宽松,不要穿盖过多。
2、在湿疹发作时,不作预防接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为避免抓破皮肤发生感染,可用软布松松包裹双手,但要勤观察,防止线头缠绕手指。
湿疹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薏米红豆煎: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马齿苋煎:鲜马齿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冬瓜汤: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4、黄瓜煎:黄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5、绿豆海带粥: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4、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5、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6、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
7、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