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14:32 来源:网友分享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为引赵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可分为吸人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者可独立发生、也可同时存在。
(1)羊水吸人性肺炎:内胎儿在宫内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所致。当胎儿严重缺氧时,肛门括约肌变松弛而排出胎粪、污染的羊水被吸入后引起的肺炎也称为胎粪性肺炎,病情常较严重。此类肺炎以足月儿、过期产儿较常见。
(2)乳汁吸人性肺炎:多发生在早产儿,因吞咽反射不成熟,吞咽动作不协调而致。亦可见于食管闭锁、唇裂、胯裂及食笛支气管痉的新生儿。
新生儿肺炎疾病的诱发原因就是上述的内容了,肺炎是非常常见的,必须要引起妈妈们的关注,而且在了解到了上述的病因之后,就能给我们预防新生儿肺炎带来一些帮助,从而降低新生儿肺炎疾病的病发率,可以让孩子远离此病的伤害。
针对小儿肺炎疾病,应该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方法积极面对。一般来说,只要妈妈们细心留意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都能提早发现小儿肺炎,及时将小儿肺炎消灭在萌芽阶段。下面给妈妈们介绍一下小儿肺炎的早期典型症状:
症状一:体温升高
通过抚摸额头、身体和测量体温,可以发现孩子的体温变化。小儿肺炎大多发烧,而且多在38℃以上,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下子。但发烧时间长短,并不能作为判断肺炎的唯一依据。有的宝宝发烧仅两天就已发展为肺炎,而有的宝宝发烧一周也并不是肺炎引起的。所以但从发热并不能判断孩子是否患了肺炎,还需结合其他几方面判断。
症状二:呼吸困难
如果患了小儿肺炎,一般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或喘,呼吸困难。呼吸难题显露为憋气,双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醒病情紧张,切不可迟延。
爸妈们观察孩子的呼吸次数时,一定要知道:“不同年龄,小儿安静时的呼吸次数是不同的。”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呼吸次数达不到以下数值标准的婴儿,被疑为“小儿肺炎”:
小于2个3月:小于60次/分
2个月-12个月:小于50次/分
1岁-5岁:小于40次/分
如果小儿有咳嗽,并伴有呼吸增快,则为轻度肺炎;如果有呼吸增快,并有胸部凹陷,则为重度肺炎;如果还伴有不能饮水和紫绀,则为极重度肺炎。轻度肺炎,可在家中治疗;重度肺炎,必须众住院治疗。但发现了症状必须首先去医院请医生帮助确诊。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在新生儿身边的发病率是极高的,给很多的新生儿带来了危害,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去了解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方法才行,那么该病复发的话怎么处理呢?
1、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
2、注意营养及水份供应;应尽量母乳喂养,若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及病情决定奶量及浓度,如有腹泻者给予脱脂奶,对幼儿或儿童宜供应清淡、易消化、富有多种维生素的饮食,恢复期病儿应给营养丰富,高热量食物。对危重病儿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补充热量和水份。
3、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减轻CO2潴留。痰多稀薄者,可以反复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也可口服祛痰药物氯化铵合剂。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用超声雾化吸入。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是怎样的呢?
1、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
2、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
3、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综上所述,家长朋友们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法了解的相当清楚了吧,我们一定要关爱新生儿的健康,不要让新生儿肺炎的出现来影响着孩子,为此需要进行一些预防的工作,多注意新生儿的卫生,并且注意他们的生活环境。
知道一些有关疾病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病患者及早知道疾病的存在,使得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对他们疾病的根治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小儿肺炎的多方位检查方法,以下便是对此的相关介绍。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主要检查白细胞,<5 109="" l="">20×109/L,也可在正常范围。
2.病原学诊断
出生后对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病毒分离,进行诊断。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胃液涂片查找白细胞与抗原,或取血样、对咽部气管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对流免疫电泳等检测。
3.荧光抗体和血清抗体检查
其中特异性IgM增高对宫内感染诊断有意义。
辅助检查
支气管肺炎
出生后感染性肺炎,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深浅不一的模糊影,或者两肺广泛点状或大小不一的浸润影。少数可见大叶实变影。
通过以上对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检查方法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此有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清楚知道这些知识,能够很好地给于病患者帮助,使他们尽早走出疾病的魔爪。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