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3:21 来源:网友分享
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引起孩子发烧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也可以由于小儿消化道感染,如肠炎、细菌性痢疾引起;其它如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麻疹、水痘、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也可以导致发烧。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39℃可出现热性惊厥,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
1.孩子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37.5~38℃为低烧;38~39℃为中等度发烧;>39℃为高烧。对于高烧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对孩子做一些降温处理,等孩子体温有所下降后再去医院。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烧情况及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有些家长怕降温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我们说一般不会影响。把体温降至38.5℃以下对孩子才是安全的。
2.<3个月婴儿一般不用退烧药物,如果出现高烧主要是物理降温。孩子高烧可以应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包括:头枕冰袋或冷湿敷法。用冰袋应注意局部勿冻伤;最好冰袋外面用布包裹(布套);注意冰袋有无漏水,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体温降至38.5以下时可取下冰袋。湿敷是将小毛巾在冰块盆内浸湿,拧毛巾至不滴水为适度,放在前额,适时更换,共20~30分钟。还可以给予酒精擦浴:应用浓度为25-30%酒精,冰袋置于头部,热水袋置于足部,小毛巾蘸酒精擦浴,用大毛巾把身上擦干,腋窝、肘部、腹股沟、N窝多擦略用力,禁擦胸前区、腹部、项部。因为擦胸前区、腹部会引起孩子不适的感觉。
3.孩子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百服咛、泰诺林等);布洛芬(如美林、托恩等);阿司匹林及赖氨匹林等。均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都有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但短期内应用多是安全的。阿司匹林在血小板减少患者或消化道溃疡病者慎用,国外认为流感、水痘病人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与瑞氏综合征有关,国内尚不多见。体温>38.5℃应给予退烧药物。多数孩子应用口服退烧药物即可,服药后多喝水,监测体温变化。一般退烧药物疗效持续几个小时,药效过后可以再次发烧。当然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感染病原发烧持续时间不同,疾病控制后发烧自然随之好转。
4.发烧的孩子应卧床休息,监测体温(体温>38.5 ℃应给予退烧处理),室内温湿度应适宜,空气流通,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烧退后精神好,面色红润多提示病情不严重。对于发烧的孩子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家长应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有哪些不适感觉以更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告知医生。对于发烧的孩子我们建议最好不去上学,这样能保证孩子的休息,也避免孩子间交叉感染。发烧的孩子也不建议上体育课,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对身体恢复不利。
5.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我们俗称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由于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以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所以家长应观察孩子的表现如孩子是否有耳朵疼痛、是否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咳嗽是否加重,有无喘憋等。这个9个月孩子,发烧3天烧退出现皮疹,最可能诊断是幼儿急疹,是由于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不是麻疹。麻疹表现为发烧3~4天出皮疹,但出皮疹时体温仍高热。
6.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也可选用头孢菌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孩子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应>7天。上呼吸道感染病人90%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均由病毒感染导致可不用抗生素;秋冬季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不用抗生素;有时医生会结合血常规检查结果帮助判断,如白细胞正常,CRP<8mg/L,患儿一般情况好者也可不用抗生素。如果是下列一些疾病则需要应用抗生素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或化验血常规白细胞高,CRP高者也需要应用。
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尽管是司空见惯,但当小儿发烧时,家长都是特别紧张,在护理过程中有时家长还犯错,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在此将一些家长护理发热患儿的错误做法指出,希望家长引以为戒。并提供一些饮食注意事项,希望大家重视。
一、错误做法
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小孩再受风,于是将小儿裹得严实。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
人们通常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效果。实际上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酒精擦浴已经淘汰,但是许多家长及老人并不知晓。正确的做法是:给小儿使用温水进行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才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3、不正确使用退热药
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这经常是家长向医生下的命令);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超过38.5℃,则可以服用退热药,在使用药物前,家长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随便给孩子服药
小儿发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母亲感冒了,家长为防止小儿感染,就将自己服的感冒药给孩子服用,想起到防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药后会出现血尿,及药物性损害。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的药物,自购药物也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人是吃五谷杂粮成长的,所以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发烧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的话,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对待发烧,我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么,为什么会发烧呢?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一、外源性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的种类甚多,包括:
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
2.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3.抗原抗体复合物
4.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
5.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二、内源性致热源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IL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上面的内容已经详细介绍了发烧的原因,大家了解上面的内容之后,在生活中就多关注发烧这种疾病。专家提醒,一般情况下,要是发烧不超过38摄氏度,在家可以护理一下,用酒精擦一下身体,就尽量自己处理调节,严重时,一定要去医院。
专家说感冒发烧是一种常见病,自从近入冬季以来,很多人都患上了感冒,感冒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烧了,一旦出现了发烧,患者的食欲就会下降,但是这时身体比较弱,必须要多吃一些食物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那么感冒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呢?
1.感冒发烧时多喝水,吃点清淡的如稀饭,不要吃油腻,大鱼大肉的食品,多睡眠,盖被子睡出身汗就好了。
2.感冒发烧时煮点白粥喝,买一斤新鲜的香菇,肉质薄薄的比较好,只放水和一点点盐,煮开后小火炖15分钟,趁热喝汤吃香菇,不能吃辣的。人在发烧时能量消耗比较大,抵抗力也较弱,更需要补充一些营养。
3.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它是患病时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患病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所以一个人发烧时会发生营养消耗增加与消化功能减弱的矛盾。
对于没有伴随发烧的病毒性感冒,患者应该尽量多休息,多喝开水,保持室内通风,吃一些缓解症状的感冒药就可以了,在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不存在尽量多吃食物一说,保持足够的能量即可。即便感冒同时伴随有发烧症状时,在饮食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一般以清淡食物为主,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没有必要在食物的量上做过多计较。
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是以出汗的形式来实现的,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因此,发烧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此时的饮食原则首先是供给充足水分,其次是补充大量维生素,然后才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且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以上介绍的是感冒发烧了吃什么好?专家说很多人认为感冒了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么想是不对的,会导致体内热量的增高,反而会使感冒发烧的症状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