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9 17:36 来源:网友分享
1.患病初期,患儿的口腔会充血发红,舌、上下唇内侧、唇内粘膜、颊腭等处出现大量类似白雪、如针尖大小的柔软斑点,不久后斑点融合为斑片,状如奶凝块,可铺满整个口腔粘膜。
2.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凸起的斑膜,无痛感,斑块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擦去斑膜,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一,粗糙并有渗血,黏膜会迅速再次生成。
3.鹅口疮不会导致流口水,不影响喂奶,宝宝也没有全身性症状。少数患儿进食时会有痛苦表情。病情严重时患儿可能会因疼痛而胃口不佳、哭闹、哺乳困难,可能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口腔粘膜如不及时治疗将会扩大,蔓延至咽部、扁桃体、牙龈、咽喉、食道、支气管,甚至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肺念珠菌病,导致呼吸、吞咽困难。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发的新生儿、婴幼儿口腔粘膜炎症,因患儿口腔黏膜表面会形成片状白色斑膜而得名。此外,一些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腹泻、长期使用抗菌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儿童也容易患病。引起鹅口疮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体的皮肤、肠道、阴道中均有寄生,但发病与否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和适应性。
1.当产妇阴道有霉菌感染,胎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到了母体的分泌物就可能导致感染。
2.妈妈的乳头、婴儿的奶嘴、奶瓶清洁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
3.沾有白色念珠菌的食物、衣物、玩具接触到婴幼儿,也会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交叉感染,这类传染由于基数大,所以传染性极高。
5.体质较弱的婴幼儿长期服用抗生素、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也容易被念珠菌霉菌感染。
(1)注意病儿口腔的清洁,指导喂服,加强个人卫生。喂乳前后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用不1∶3银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每日3次-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1%龙胆紫。
(2)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口臭便秘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黄粉1克,开水泡后喂服。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温服。疮面用绿袍散化水以棉签液擦口,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调敷涂口腔患处,每日3次-5次。
(3)乳母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新生儿和幼儿得鹅口疮的几率很大的,它是由一种病菌引起的。因为宝宝经常把手或者是玩的东西往嘴里塞,而这些东西往往没有得到清洁,所以上面带有致病菌,才会引发鹅口疮。得了鹅口疮喝水和吃奶都是很痛的,严重的幼儿甚至吃不下去奶,只会哇哇大哭。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预防新生儿得鹅口疮,做好卫生工作是很重要的。
1、预防鹅口疮,平时要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前,妈妈要将手洗干净,奶头要用开水烫一下。吃完奶再喂婴儿一点儿水,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宝宝的玩具也要经常的拆洗、晾晒、消毒。
2、如果得了鹅口疮,不是很严重的话,用碳酸氢钠溶液就可以,涂抹创面,三十分钟之内不能喝水或者吃奶。如果穿很严重的话,用制霉素片碾成粉末兑水涂抹患处,效果也是挺好的,但有一定的副作用。
3、婴幼儿得了鹅口疮,口腔黏膜非常痛,所以每次喂奶的时间都不能超过二十分钟。可以经常用一些温开水喂孩子,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宝宝的生活用品每天都要用开水消毒灭菌。
注意事项:
1,奶瓶每天都要消毒;2,不要用安抚奶嘴,以免刺激创面;3,奶瓶每天都要用开水消毒;4,母亲要注意自身的卫生情况;5,宝宝的生活用品尽量和家长的分开。
温馨提示: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