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4 16:07 来源:网友分享
1、了解住院情况 记住医生嘱托
出院时家人应详细了解宝宝住院时的情况,除了疾病治疗和恢复的过程,还需要了解宝宝吃奶的情况,在医院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多少,几小时喂一次,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是否需要复查等等。
2、改善宝宝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保持室内50%~70%的湿度,冬天可使用超声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水槽、湿布等,也可在火炉上放一水壶,将盖打开,让水汽蒸发。室内空气太干燥,影响宝宝痰液排除,会加剧呼吸困难。
3、注意呼吸道护理
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宝宝呼吸;宝宝安静时可使之平卧,须经常给宝宝翻身变换体位,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如有气喘,可将宝宝抱起或用枕头等物将背垫高呈斜坡位,有利于呼吸。鼻腔内如有干痂,用棉签蘸水取出,防止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4、注意喂奶 防止呛奶
应抱起或头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会儿奶,应将奶头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家人应耐心细致地护理和喂养。
5、严密观察宝宝变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可以咨询住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
1、吸入性肺炎
乳汁吸入者多为喂乳呛咳,乳汁从口、鼻流出,伴气急、发绀等,严重者的会窒息。羊水、胎粪吸入者多数会窒息,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伴呻吟、发绀。
其中胎粪吸入者病情较重,可发生呼吸衰竭、肺气肿、肺不张、肺动脉高压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若并发气胸、纵隔气肿,病情突变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2、感染性肺炎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起病可急可缓,产前,产时和生后感染性肺炎其临床表现不同,分述如下:
1)产前感染性肺炎:宫内感染发病早,也称早发型肺炎,发生于出生时或生后数小时,多在娩出后24小时内发病。婴儿出生时多有窒息,复苏后呼吸快、呻吟、体温不稳定、反应差,之后啰音等表现,严重时刻出现呼吸衰竭。因羊水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但是血性感染者以黄疸、肝脾大、脑膜炎等多系统出现症状为主,常缺乏肺部体征。
2)产时感染性肺炎:常为出生时获得性感染,需经过潜伏期后始发病。患儿因病原不同,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且容易引发全身感染。
新生儿肺炎一般分为以下两类:
1、吸入性肺炎。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分泌物,或出生后吸人乳汁等引起,并常继发感染。
2、感染性肺炎。产前感染(在母体内)常由大肠杆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病毒(巨细胞病毒、风诊病毒)引起。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至呼吸道病毒等引起。
预防新生儿肺炎的措施:
1、预防新生儿肺炎,应治疗孕妇的感染性疾病。
2、临产时严密消毒,避免接生时污染;尽可能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前吸净口鼻腔分泌物。
3、孩子出院回家后,加强新生儿保健,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
4、产妇如患有呼吸道感染,必须戴口罩接近孩子。
5、每天将宝宝的房间通风1~2次,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避免孩子受凉,冬天洗澡时室温应升到26℃~28℃,水温38℃~40℃,以大人胳膊肘试水温为宜,洗完后用预先准备好的干燥的大毛巾毯包起来轻轻擦干。
1、一般治疗法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抗生素治疗法是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2)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
3)革兰阴性菌 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
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5)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灭滴灵)静脉滴注。
7)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雾化吸入。单纯疱疹病毒可用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静脉滴注。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