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14:35 来源:网友分享
中央综治委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尹力19日表示,今明两年全国将改扩建550家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提高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能力。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按青岛市800万常住人口计算,青岛市现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约130万人。而昨日记者探访全省门诊量排名第二的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随着这几年岛城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多,该中心原有的医疗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就诊和住院需求。一些病区里已经人满为患,有的患者只能住到了临时在食堂设置的简易病区里。即使是这样,老年病科的患者也还需要等一个周才能住上院。为了满足患者住院需求,医院都计划将行政人员的办公楼腾出来给患者当病房。市精神卫生中心急需扩容来缓解患者住院难的矛盾,给我市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老年病号住院等一周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在门口遇到了陪着父亲来看病的市民刘素珍。“以前只知道青医、市立这样的知名大医院病床紧张住院难。没想到,这里也住不上院。 ”刘素珍告诉记者,她父亲今年76岁,刚才在医院里查出了老年抑郁症。因为母亲前几年去世了,而她和爱人又工作很忙,她想让父亲住院治疗。没想到,医生告诉她,现在要住院病号很多,都在排队等着住院。如果想住院,起码要等到一个周以后。
记者了解到,目前患心理疾病的市民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大约半数老年人患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如今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特别多,我们现在甚至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景艳玲向记者介绍,由于老年人过多的丧失,像丧失工作,丧失经济地位,甚至丧失子女、老伴,丧失得多了就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障碍,再加上机体功能的退减、大脑功能的改变,在生理因素的推动下,心理疾病越来越突出。加上空巢综合征、孤独症等,老年人患心病的能有半数。其中老年抑郁的能占到20%多,有了抑郁就容易自杀。
“因为病号激增,我们科的病床非常紧张,患者如果想住院,估计要等一个周左右。 ”景艳玲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只有一个老年病房,后来由于病号增多,床位越来越紧张,在2005年的时候,医院将老年病房扩展成了两个,两个病房的原始床位有108张,但随着病号增多,他们不断地加床,现在床位已经达到了150多张。
病号“挤”到了食堂
“以前,很多病号都要住在走廊里。 ”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患了精神分裂症,到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医,医生诊断需要住院治疗,可当时病房内都住满了人,连走廊上的床也都满了,医生只好在走廊的尽头给安排了一张床。 “住在走廊里很不方便,母亲一发起病来就大喊大叫,满走廊跑,由于走廊里都是病床,磕磕碰碰的事特别多。 ”刘先生说,母亲还算比较“幸运”的,起码住在了病房区,后来有几位症状较轻的病人实在是没地方住,只好住到医院的餐厅里。
万一遇到必须立刻住院的患者呢?记者问。医院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实在遇到急需住院治疗患者,我们就只能将病情缓解的患者安排到食堂里,为重病号腾出床位。 ”医院餐厅里最高峰时住进八名病人。
危害:精神病患者像“安全炸弹”
今年5月14日上午,在平度市崔家集镇翟家庄村,28岁的精神病患者刘某抡斧砍死母亲。 2007年3月19日,胶州市胶西镇一精神病人,掰下钢筋逃出栖身4年的铁笼后,拿钢筋打死母亲,打伤邻居……
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许多精神病重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为丧失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被视作危害公共安全的“定时炸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估计,重症患者只有20%到医院就医,80%流散社会,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近几年来,每年有1万多人次肇事肇祸事件,都由精神病患者引发。
调查:岛城各类精神疾患者增多 精神卫生中心320个床位挤650名患者
十年间,随着各种生活压力加大,岛城的心理疾病患者已经增长了十几倍。记者从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根据最近一次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按青岛市800万常住人口计算,青岛市现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约130万人,虽然低于全国平均状态,但其中危害性较大的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8.72万人;重性抑郁症患者22.48万人;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患者6万人,这些病人大多终生患病。此外,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全市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共9家,全市精神科床位编制为1448张,多年没变。
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年门诊量在80000人次左右,在全省精神卫生中心排名第二,但占地面积却是最小的,只有24亩。中心的编制床位是320张,但早已增到了650张,即便如此也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对于市精神卫生中心病房紧张的情况,市人大代表也曾经建议扩容来满足患者住院需求。目前关于市精神卫生中心扩建的问题已经在论证中。
支招:郊游休假聚会给生活减压
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介绍,现代生活节奏快,市民应该学会缓解情绪。例如,有意识地放慢生活节奏,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要学会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应多交朋友,多跟别人交流或倾诉。利用旅游、郊游、聚会、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精神压力,远离神经衰弱、失眠症、焦虑症等的困扰。 如果精神压力过大,持续失眠等,出现了某些疾病的征兆,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医生主要还是用「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并与病人沟通,来了解病人内心世界的想法,从而来判断病人的思维,认知能力,还有自知力等,在判断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医生有时也会让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检查或X光、MRI等检查,通过对病人血液里某些生化指标和对脑成像等检查,对判断病人的病情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中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把人体正常精神活动归之于心,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不仅主持人的精神活动,而且统管人的五脏六腑,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阳明脉解》论阳明发狂的症状:“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俞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为也,……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与《素问。厥论》所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均是古人对感染中毒性精神病人的观察记录。而《灵枢。经脉》所说:“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人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窗而处。”近似现代精神病学的迫害妄想与幻觉症状。
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特点和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巨大成就,使基础医学,特别是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精神药理及医学遗传学有了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受到重视,将推动精神疾病本质的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扩大了本学科的研究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