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0 22:05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9月20日讯 2016年1-8月,医药生物领域共发生融资案例128例,披露融资总额约36.2亿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融资案例和总额分别下滑33%和26%。即使在最炙手可热的医药生物领域,资本亦放慢脚步。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赢得资本信心?
移动互联网明星项目不断倒下,独角兽都开抱团取暖模式。近两三年火得不行的移动医疗,也不断传出裁员甚至关门。
但是,同时市场又大呼资本过剩、优质标的稀缺,那么,医药生物作为大热门,是否在寒冬里赢得了更多资本的欢心呢?
医药行业同样受寒潮袭击
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6年1-8月,医药生物领域共发生了128例融资案例(其中奕安济世和思派网络各获得两次投资,因此,实际上只涉及126家标的企业)。
但是,相比上年同期,即便贵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融资领域--医药生物领域同样受到了资本寒冬的冲击--除了平均单笔融资金额有27%的增长之外,其他三项指标均大幅下滑。
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获得融资的企业中有111家来自内地,上海、北京和江苏分别有24家、23家和15家,位居前三位。此外,还有5家企业来自台湾、香港,另有10家企业来自美国等海外市场,这也非常符合今年以来国内资本掀起出海投资并购大潮的趋势。
从各子行业的融资案例数量来看,医药、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分列前三,眼下火热的生物技术屈居第四。
从已披露融资总额的企业所属子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医疗设备抢占了最大一块蛋糕,融资总额达15.92亿美元。而在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等资本投资海外项目时,医疗器械和设备也是目前最集中、最活跃的细分领域。
近年来大热的生物技术领域,在总的融资案例数量方面已经比较接近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和医药等细分领域,但在融资额仍然偏低,24家生物技术企业中披露融资额有14家,融资总额占比只有6%。
凭啥成为资本眷顾的幸运儿?
眼下,创业都都在感叹融资越来越难,那些,在这种背景下还能融到钱的企业,究竟有哪些不同凡响之处?
在2016年1-8月公布融资金额的82例融资中,属于PE阶段的案例达到44例,占比超过50%,主要是主板上市公司的定增以及新三板公司挂牌后的融资。
属于VC阶段的融资,只有38例,这也是接下重点分析的对像。
医药子行业融资额TOP3的企业,都是在研发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公司。
再鼎医药在2016年1月成功融资1亿美元,是VC阶段融资额最高的,而且该公司此前已经融资3000万美元。这是一家典型的海归创办的创新药企,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且与百时美施贵宝、赛诺菲等跨国药企在某些品种达成联合研发和推广合作。
华领药业是一家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专注于世界首创和同类最佳疗法的新药研发公司,今年4月宣布获得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公司今年完成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创新型第四代葡萄糖激酶激活剂---HMS5552的临床II期试验。
博威生物今年8月融资2.26亿元,这是一家2014年初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的公司,致力于打造完善的生物药物研发、中试平台,同时进行自主创新生物药物开发。
在医疗设备方面,东软熙康引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等战略投资者,完成6400万美金的B轮融资。虽然东软熙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成绩并不突出,但背靠东软在医疗领域的积累,此前即通过整体业务进行融资。而且,东软集团目前不再对东软熙康拥有控股权。
启明医疗从高盛处获得的3700万美元融资,是医疗设备领域第二大的VC融资。启明医疗主要聚焦于心脏瓣膜疾病微创治疗领域,拥有2个全球第一:全球第一款预装介入瓣膜系统,全球第一款介入自膨胀肺动脉瓣膜系统。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入CFDA临床许可的介入式瓣膜企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38例披露融资且属VC阶段的融资案例中,生物技术子行业的企业占比大幅上升,达到8家,仅次于医药子行业的10家。复星医药投资的Ambrx、君联资本投资的上海细胞工程、礼来亚洲等投资的鹍远基因,分别以4500万美元、2812万美元和2000美元的融资额位居前三位。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能获得资本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属性和含量已经越来越突出,而且,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或购入成熟或半成熟的技术,针对中国市场作二次开发的模式,也开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