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我能做的只有这个了!!!

2016-12-28 21:33 来源:网友分享

  经历了火热夏天的煎熬后,清爽秋季已渐渐来临。在这个夏秋交替的时期,随着气温的变化,不少抵抗力弱的人群开始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

  常见病之①

  肠胃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经炎夏消耗,入秋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肠道抗病能力减弱,若有不慎,就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腹泻。

  据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冯素萍介绍,急性腹泻主要是受病毒、细菌的感染,以及受凉或刺激性饮食等造成的。

  为此她提醒广大市民:

  首先,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少吃路边的东西;

  其次,要注意防止腹部受凉,尤其在入秋以后昼夜温差较大,夜间睡觉时尽量少吹空调,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平时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

  再次,胃病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腌制食物及油腻性食物。

  她还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腹泻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常见病之②

  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中、晚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相差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致使黏膜上皮纤毛运动紊乱,功能失调,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减退,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会加重。

  郑州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贾金广表示,近些天来,前来该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这与立秋后时冷时热的天气有关。为此他提醒广大市民,夏秋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尤其在夜间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要适当保暖;天气好的情况下要增加户外活动,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要适当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代谢能力;还要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常见病之③

  糖尿病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而秋天凉爽的天气则使人胃口大开。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绝对不能敞开肚皮大吃大喝,要管住自己的嘴。

  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其娟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

  第一,要控制饮食结构,少食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保持高纤维饮食,以利于血糖的下降和大便的通畅;

  第二,要多运动,即患者要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和健美的身体;

  第三,要进行病情监测,即定期监测血糖、眼底、心电图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第四,要加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多听一些相关的讲座,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常见病之④

  小儿扁桃体发炎

  夏秋交替,气温变化无常,多种儿童常见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湿疹等悄然来袭,危害儿童健康。特别是儿童扁桃体炎患者大大增加,家长应加强小儿扁桃体炎防治意识。

  据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庄探月介绍,儿童免疫力较低,当气温变低时,容易受凉,加之细菌感染,容易引发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肿痛,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头痛、周身疼痛。

  庄探月说:“如果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带着孩子及时到医院就医,否则容易引发肾炎或心肌炎。”

  庄探月还建议家长,患儿的日常护理极为重要。 尤其在夏秋交替时,不要一味地相信春捂秋冻一说,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其次要保持儿童口腔清洁,吃东西后要漱口;第三要多饮水,饮食宜营养、清淡、软烂易消化;第四,不要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等。

扩展阅读:


一、小儿食物中毒的并发症

  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肉毒杆菌中毒可引起失明,吞咽和呼吸困难,因呼吸麻痹死亡;真菌可引起肝、肾损害,惊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1.脱水

  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2.酸中毒

  是内分泌科疾病,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3.休克

  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4.呼吸麻痹

  呼吸也是一种运动,有专门负责呼吸的肌肉,比如膈肌、肋间肌等。当这些肌肉由于颈、胸髓病变、脊神经病变和肌肉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运作时,会导致呼吸麻痹。

  5.惊厥

  亦称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健康ICU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