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 12:26 来源:网友分享
猝死发生后的救治成功率小于1%,提高猝死生存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二级预防
对已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预防
一级预防
对未发生过心脏骤停的, 但有高危人群实施预防
“1.5级”预防: 由于经济方面的因素,优先一级预防中较高危的亚组病人。
关注的患者群:
缺血性心肌病 + 左心功能不全 (ef<40%)
ii, iii 级心衰病人,伴有ef<35%
合并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的病人
ef低下(< 30%)
症状:晕厥前兆或晕厥
非持续性室速
频发室性早搏,包括多源性
一、对于心源性猝死的患一般可以检查到明显的诱因:
①外在诱因主要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酗酒、过度吸烟等;
②内在诱因有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内环境紊乱等。
二、心电图检查
(1)心电图检查,可出现以下三种表现:①室颤(或扑动)波型。②心室停搏,心电图直线或仅有心房波。③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
(2)不典型心电图改变
早期心电图主要改变有: ①巨大高耸T 波, 结合临床即可作出早期诊断; ②进行性ST 段改变, 早期ST 段变为平直, 并向上斜形抬高可达0. 1 mV 以上) , 变直的ST 段连于高耸T 波形成所谓“高敏T波”, ST 段进行性变化, 可发展为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 ③早期QRS 波改变, 由于损伤心肌除极延缓出现“急性损伤阻滞”,VA T ≥0. 45 秒,QRS 时限延长可达0. 12 秒, 且常有R波振幅增高, 也有明显压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