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知:让我们撸起袖子搞科普

2017-02-18 06:48 来源:网友分享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最擅长的不是治病而是预防疾病。

时间挤一挤,科普跟上来

医院越开越多,病人越看越多。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深有体会,“我出门诊的时候,经常听到病人说前一天晚上11点就开始到医院排队挂号。还有的专家号得提前两个月才能预约到。”

董建介绍,目前我国有4000万腰突症病人,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成为时尚,整体人群发病率高达18%,仅次于感冒。但除了专业的骨科医生,很少有人意识到。

发病率居高不下,大众盲目不知,董建意识到教会大家正确坐姿、正确锻炼,预防腰突症意义大于诊治,更可以减少开刀的几率。科普大众,或许会成为减少医生门诊量、手术量的突破口。

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在积累数万例病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科普读物《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历经升级版、补充版后,迄今,3个版本的腰突症科普读物重印15次,累计发行10余万册,平均每年印刷两次。《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普类)。

“一篇科普文章的诞生,可能要花费医生几天甚至更多的心力来完成,而作为外科医生,我们半天时间可能就得看完五十个病人,开三个刀。一天下来也是精疲力竭。那么还有必要用休息时间来做科普吗?因此当时我们老院长杨秉辉教授得知我作为骨科医生写了好多科普小册子的时候,赞赏的同时也很惊讶。实际上现在还有很多大医生们不屑于做科普。”不过在董健开了医学科普夺得2014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先河后,上海每年都有专家因科普获奖。

医生不做,都在信小广告

中华医学会科普部主任唐芹认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和科研同样重要。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没有正确信息的指引很容易走弯路。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大家百度一些医学科普是鱼龙混杂,你看到内容根本不知道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这就强调科普知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董健主任自己就是网络达人,他时常关注传播的热点动态,并及时进行正确解读,这也成了他和上海六院急诊室主任王韬共同策划达医晓护的源动力。

如网络上有称为“牛人一句话治好颈椎病”的治疗颈椎病的小文章,主要包含拍肩膀、深呼吸、下蹲、后仰伸脖子的动作。这些动作锻炼了颈部肌肉和人体协调性,增强了肌肉的保护作用,对颈椎保健的确有好处,但其对已得颈椎病的患者的治疗作用有限。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遵照口诀锻炼并没有效果,生活中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摔倒、避免颈部剧烈的屈伸运动,如急刹车。因为上述情况可能会使颈椎退变、突出的组织突然压迫脊髓,造成病情恶化甚至瘫痪。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前面所述的口诀有缓解症状的作用。“牛人的一句话”将肌肉劳损、肩周炎等的症状都归入了颈椎病,混淆了颈椎病的概念。

科普来源于临床病例,也来自于扎根于国家自然基金等高因子的科研成果。董建强调科普读物中的数据一定要有科学研究根据,经得起推敲。比如坐姿对于腰椎的压力是140%,而小孩子趴着写字对于腰椎的压力是280%,因此需要调整好工作学习的姿势。再如面对社会上一度流行戴钛项圈治疗颈椎病。董健通过众多的使用过钛合金材料的骨科患者手术后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钛有颈椎或者骨头的保健的作用,且从原理上讲钛金属也没有这种作用。

这些小科普来源于生活,解答了老百姓最需要知道的信息,因此广受好评。董健主任总结,小科普做成大事情需要有长期的积累,团队的共同努力,还要坚持规范化、科学化,要像做学问一样做事。也少不了健康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的支持。

相关阅读:

锻炼不能代替治疗

对于腰痛患者来说,合适的锻炼可加强腹肌和背肌,从而有助于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腰腿痛都能通过锻炼来解决,锻炼是不能替代治疗的。不当的锻炼方法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在门诊时,我们碰到过一名阿婆,虽然生了毛病但精气神很好,她跟我们说,“医生啊,我虽然腰突症发作了,但每天都能坚持锻炼,每天晚饭后都要慢走五公里,怎么还不见好呢?”后来我们检查发现,腰突症比以前加重了。对于腰突症患者,我们通常告诉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在发作时要卧床休息。所以,阿婆的锻炼不但对她的腰痛无益,反而有害。因此,有些严重的腰突症要及早手术。

腰腿疼痛不等于腰腿麻木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麻木和疼痛并不是一回事。疼痛往往是因为神经在急性期内受到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产生的症状。而麻木往往是神经感觉支传导功能丧失,导致感觉的减退甚至消失。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术后缓解的时间往往也不一样。

对于疼痛来说,术后大多可以立刻缓解,因为刺激神经的压迫因素已经被去除,自然也就没有神经的疼痛症状,临床上常常看到手术以前痛得夜里睡不着觉,连躺都躺不下的病人,在手术以后立刻一点痛都没有了。

而对于麻木来说,手术以后往往恢复时间长,而且恢复得也不够彻底,往往手术后或终生仍会有部分麻木症状存在。这是因为麻木是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神经一旦受损就很难恢复。麻木的程度越重、时间越长,神经受损得越厉害,就越难恢复,疼痛、麻木也就难以消退。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手术以后经常要用神经营养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减轻麻木的症状。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健康ICU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