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12:29 来源:网友分享
一: 用枕适当
1: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佳,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
二: 颈部保暖
1: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三: 姿势正确
1: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四: 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当斜方肌过劳或软弱无力时,肩胛骨会向外和前移,令肩峰更贴近肩袖组织,引起肩部撞击症。
岗上肌过份受力亦可引起它的筋腱与肩峰的磨擦。岗上肌主要负责将上臂外伸(即外展)和抗衡肱骨头向下坠,若岗上肌需要经常收缩和用力,就可能出现毛病。同样若手部经常拿重物,岗上肌和筋腱经常受到牵拉,筋腱就会发炎,引起疼痛。
当岗上肌重复和持续地收缩时,筋 腱可出现水肿和出血等病理变化。这增加岗上肌筋腱的体积,令岗上肌易与肩峰和它前面的韧带磨擦,影响手臂上提的幅度。痛楚在手臂外展60-120° 出现,这通常发生于少于25岁的患者。由于上举时困难和疼痛,因此痛症又被称为肩关节撞击症。
若情况持续,岗上肌就会慢慢纤维化和变厚,进而减低肩峰下的间隙空间,增加肩关节撞击的机会,减低肩关节活动的幅度,这种情况多见于25-40岁患者。
超过40岁时,若岗上肌重复持续用力,它的筋腱与肩峰磨擦便会增加,最终令岗上肌筋腱慢慢撕裂。情况正如一条麻绳(岗上肌)放在一块石头(肩峰)上来回磨擦一样,麻绳最终会慢慢撕裂。岗上肌腱或二头肌长头腱拉裂减低它们稳定肱骨的功能。三角肌收缩就会令肱骨向上移,因此外展肩关节时,肱骨头就会上移,加剧骨头与喙肩弓撞击肩关节的活动幅 度,同时引起疼痛。
与此同时,肩袖组织与肩峰下磨擦令肩峰前的韧带受到过份的牵拉。后果是肩峰下形成骨刺,出现退化。肩峰下的间隙变得更窄,肩关节活动幅度大幅减少。
针灸治疗
对于轻型的病例 ,只 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等即可减轻症状,再辅以针灸、理疗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 为限制颈部活动,可以佩带颈圈。一般症状在2周~1月内可以缓解。
运动治疗
应用其他方法 积 极 锻炼颈肩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颈椎体空间狭小造成脊髓压迫或者椎动脉 压迫。 加强颈椎,肩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颈椎病。据调查,颈肩部肌肉韧带,力量大的人群中,颈椎病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颈肩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颈椎病的早期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物治疗
西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 有一定 的效果。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可起到对因治疗作用,但是口服中药,副作用也比较大,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 损伤极大。
绝大多数的颈 椎 病 , 不需要开刀,保守治疗就可以恢复健康。
1、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2、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3、捏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