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 08:42 来源:网友分享
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靠SAR值来衡量。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的马拉松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部分人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会因为手机产业的刻意隐瞒与回避就可以消失。也有人提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无害论。
一般手机是无线入网,对周边的辐射都很大,例如手机放在音响旁边,来电话时手机没有响,音响就先响了,表明在有信号介入或是打电话时辐射最大
其实,手机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也就是说,是和手机本身的设计紧密相关的,不同的设计会导致不同手机的辐射大小有一定区别。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管怎么设计,手机的辐射肯定在国际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不会超过这个标准。
不过,所谓手机的天线和外观,是指对这两点的全面考虑。有的用户认为手机把天线放在机身里面,会加大辐射量,还有的用户以为塑料壳的手机比金属壳的辐射要大,这也是不正确的。
手机辐射量的大小只与天线的材料及尺寸有关,只要它们的尺寸没有改变,手机本身的形状比较小,不会使得它的辐射量有任何的增加。至于塑料壳的手机,内部也会涂一层金属涂层,其实与金属壳没有什么区别,都会对电磁波产生屏蔽。
当然,出来手机的天线和外观设计外,在实际使用中,手机辐射的大小还和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基站的设置情况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讲,手机离基站越近,辐射就会越小,手机只要较小的功率就可以和基站取得联系。由于城市里建筑物比较多,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会对电磁波产生很大的影响,迫使手机加大功率来和基站取得联系,但如果基站建设的时候考虑得比较全面,网络覆盖情况比较好,那么手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辐射也会比较小。
移动电话吸收射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代表生物体(包括人体)每单位公斤容许吸收的辐射量, 这个 SAR值 代表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是最直接的测试值,SAR有针对全身的、局部的、四肢的数据。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 的量越少。其中针对脑部部位的SAR标准值必须低于1.67瓦特,才算安全。
但是,这并不表示SAR等级与手机用户的健康直接有关。手机对人体健 康到底有什么损害 ,截止2009年,全球科 技界对此尚无定论,任何一家跟踪研究手机辐射问题的机构(包括世界卫 生组织),也还都没有证据 能够证明手机和移动基站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规定这个值要低于2W/kg,美国标准是1.6,各款手机也大致集中在0.3-1.6W/kg。 世界两大主要手机辐射标准 制定者—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对标准进行了统一。每千克2.0 瓦特的辐射峰值标准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
据了解,中国手机射频标准的制订已进行多年。从1997年开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组织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 、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多位专家组成联合工作组,讨论制定《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手机辐射来源于手机发射的无线信号。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从而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
没人能说清是谁最早提出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引起脑部肿瘤的说法。眼下的情况是,很多人一厢情愿地相信长时间煲电话粥可能会引起癌症,特别是脑部肿瘤。人们担心手机可能致癌,其实担忧的是手机的辐射问题。
在细说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对电磁辐射进行一下区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手机所产生的辐射恰恰属于后者。我们知道,电离辐射对身体有害,比如过多暴露于X射线可能引起癌症。对于手机等装置所发射的非电离辐射,现有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它与癌症具有某种关联。
按照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规定,一般公众的射频暴露限制值为0.08瓦特/千克,峰值为2瓦特/千克,低于这一数值时,人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手机。手机是一种低功率射频发射器,最大发射射频功率为0.2~0.6瓦特。而随着手机制造与通讯技术的提高,这一数值还会降低。
手机的辐射主要来自天线。而今,大部分手机的天线是内置式的。拨打电话时,内置式天线越靠近脑袋,接受的辐射量也就越大。而手机与使用者身体相距越远,这种辐射也就越低。其次,手机辐射量的大小也取决于手机信号的强弱。当你从手机拨出号码时,手机天线将会发出信号,与最近的基站进行连接。基站是信号转换的中心,因此手机与基站的远近也决定了手机辐射量的大小。
一名手机用户所接受的辐射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手机使用频率与通话时间长短、手机与基站的距离、手机大小、是否使用免提设备等。在我看来,最直接且重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手机使用风格。有的人因职业所迫,每天必须长时间使用手机进行业务沟通,有的人则喜欢用手机煲电话粥。
如果说人体能受到手机辐射的话,什么部位最易受到影响呢?答案自然是脑袋谁让耳朵就长在脑壳上呢。人们担心,手机辐射的能量会围绕或包裹神经细胞,进而损伤基因,使细胞发生突变,进而引发癌症。
这种猜想并无依据。要知道,手机的非电离辐射量非常小,不足以引起组织加热或体温升高。手机辐射所产生的热效应非常微弱,至多在皮肤表层,能量也只占太阳光照的十分之一。因此,网络上红极一时的俄罗斯人用手机加热鸡蛋的视频其实是假的,压根站不住脚。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对手机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综合起来看,没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使用与脑部肿瘤的发生具有关联,物理学家也难以找到手机辐射引起癌症的科学依据,手机微弱的辐射能量不足以损伤基因,也没有引发癌症的直接机制。
2010年5月,全球最大的一项有关手机与脑肿瘤关系的研究完成。这一叫做interphone的研究由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所执行。研究者们调查了两种最主要脑肿瘤(胶质瘤与脑膜瘤)的患者情况,询问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与此同时,还调查了未患这两种肿瘤但其他一般情况均类似的普通人,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手机使用者脑部两大常见肿瘤并无高发趋势。换言之,与一般人相比,这两种肿瘤患者的手机使用情况与一般人并无多大差别。此外,现在并未发现肿瘤在手机使用次数增加、通话时间延长的情况下有高发趋势。
不过,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结果。对其中一小部分高频率使用手机的人而言,他们的胶质瘤发生风险较高。不过,研究者也不忘提醒,这一小部分人胶质瘤发生风险增高的原因是否确为手机使用还远非定论。
2011年2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发了美国国家卫生院的一项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发现,当手机紧贴耳朵打电话50分钟时,听电话一侧的大脑能量消耗增加7%。从医学上来说,大脑能量的消耗主要体现为葡萄糖代谢,这是脑细胞活动的征兆。不过,研究者不忘提醒,这个研究不能证明手机辐射与脑肿瘤有关,大脑能量消耗增加到底有什么临床意义也不是很清楚。
按说,一般人看到上述结论应该可以放心地使用手机而无后顾之忧了,但它的最后一部分又让很多人担心起来。仔细阅读这篇研究报告可以发现,那些胶质瘤发生风险增高的人,每天通话都在半小时以上,而且至少持续了十年。
当然,先前也有一些小型研究发现,使用手机与某些脑部肿瘤的发生风险增高具有关系。不过,将所有的研究数据集中到一起后,结论仍然是手机使用与脑部肿瘤发生没有关联。
因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网站上的一份报告中谈到,NCI将监测脑部肿瘤新发数据,如果说使用手机可以引起脑部肿瘤,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这个数据呈现升高趋势。有统计显示,美国人在过去十年每月花在手机通话的时间逐渐延长。可是,他们并未发现脑部肿瘤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对于interphone研究里的“一小部分高频率使用手机者胶质瘤发生风险增高”的结论又如何解释呢?NCI的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对手机使用行为的分析数据来自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则来源于填报者的记忆准确度,很可能是那些患有脑部肿瘤者关于手机使用的相关信息出现了记忆偏差,从而引起结果不一致。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长时间手机使用者更可能是那些职业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的人,他们更可能因承受心理压力而出现许多症状,甚至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等。
2011年5月底,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署突然发表了一则关于“手机可能致癌”的声明,再度引爆“手机是否致癌”这一话题。简言之,手机与铅、咖啡、汽车尾气、泡菜一样,是可能导致癌症的因素。
其实,该机构的31名专家作出的这一声明,并未基于最新的研究数据,而是回顾了过去十几年有关手机与癌症关联性的文献。当然,这些专家也表示,现在关于手机与脑癌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必须有更深入广泛的进一步研究。
目前而言,唯一能确定的手机引发的风险便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增高。那些在驾驶汽车时使用手机的司机(即便使用免提装置),与驾驶时不使用手机的司机相比更容易走神,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也会增加四倍。
总而严重,从目前研究表明,使用手机依旧是比较安全的,大家不需要过于考虑到是不是会造成癌症,大家也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假如大家以手机会致癌这一理由而拒绝手机的话,那大家可以可以彻底的拒绝一些垃圾的食品了。
1、头部——增加患脑瘤风险
美国乔治敦大学肿瘤中心主任迪帕博士说:“我们最新的研究,连同以前的研究都表明打手机会增加罹患脑瘤的潜在风险。”无独有偶,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医学专家也发布研究结果称,他们分析了11项全球相关研究后发现,每天使用手机一个小时,长期下来,足以增加患脑瘤风险。
专家提醒:使用耳机时用免提耳机接听,并且在电话接通的前五秒切记不能让手机贴近耳朵。
2、眼睛——频繁接听手机易患白内障
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姚克教授经过八年的实验证实:即使手机在国际辐射安全使用标准内,长时间使用仍然对眼睛等人体部位有损伤。手机接听中产生的电磁微波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破坏细胞通讯连接功能。”连续手机通话两小时肯定对眼球晶状体有损伤。
专家提醒:通话时间尽量控制在半个小时内,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女。
3、骨头——手机辐射或致骨质疏松
土耳其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的托尔加·阿塔伊博士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手机电磁场可能会降低骨骼密度导致骨质疏松。研究人员邀请了150名习惯将手机戴在腰带上,平均每天使用手机15个小时,并连续使用了6年的男性手机用户,并利用双重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他们骨盆的骨质密度。结果显示,靠近手机一端的髂骨翼的骨质密度略有下降。
专家提醒:手机不要贴身携带,最好放包里,离我们的身体越远越好。
4、皮肤——或致“手机皮肤炎”
很多患者出现在耳朵或脸颊处不明原因的皮疹,甚至某些患者手指也出现类似的皮疹,医生猜测可能是因为使用手机过度导致的皮肤过敏。对此,英国皮肤医学会引述已发表的研究资料指出,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对手机表面镍材质接触过久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产生一种叫做“手机皮肤炎”的红色或发痒的疹子。
专家提醒:使用手机时最好用耳机接听,不要让手机长时间接触皮肤。
5、精子——手机可杀死三成精子
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发出的射频电磁波(RF—EMW)对人类精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对两份分别受RF—EMW手机辐射影响的精液样本和不受影响的精液样本的分析,发现,暴露于RF—EMW的精液样本精子活动力和生存力明显降低。
专家提醒:为了您的“性福”,切莫将手机放在离你的宝贝最近的裤袋里。
6、影响睡眠——降低睡眠能力
来自瑞典和美国的专家们通过对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的35名男性和36名女性进行调查,发现被手机辐射干扰的被调查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不被手机辐射干扰的被调查者。原因在于手机辐射能刺激大脑紧张神经,让人们保持清醒,从而降低睡眠能力。
专家提醒:睡前避免用手机打电话,睡觉前要关机。
7、影响工作——降低创造力,影响效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专心工作、学习时如果被电话打断,需要最多15分钟才能重新投入。更严重的是,如果因电话铃声大作,人们不得不放下工作接听,则会对人的工作效率和心情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工作中手机铃声对人的干扰可能会降低人的创造力和记忆力。
专家提醒:专心工作时可关掉手机,要打电话时可通过公用固话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