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10:59 来源:网友分享
1、在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3000单位以上的时候,患者往往会出现昏迷的症状。长时间的昏睡,脸色苍白,体温也比较低。如果身体比较敏感,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深度昏迷的情况,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排泄失禁的情况。如果不仅尽快的缓解,很有可能让患者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2、酒精中毒之后,会让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的情况。这个时候,患者的动作看起来非常的不协调,说话也不清晰,没有任何的条理性。视力也会下降,情绪比较激动,有的时候,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
3、在血液中酒精浓度为500单位左右的时候,患者会出现结膜充血、脸色发红、出现眩晕等症状。这个时候是处于兴奋期的,患者几乎没有自控能力,说话也比较多,举止看起来非常的轻浮。还有的患者会表现出粗鲁的举动。在这个阶段,患者一般是觉得自己没有醉的。也有的患者不会出现精神上的问题,直接安然入睡了。
4、出现酒精中毒的话,还有一个症状很明显,那就是性格的改变。患者会变得比较乖戾,比较自私,精神出现很大的问题。大家如果不能及时戒酒的话,还会出现神经炎等神经部位的损伤,对健康的伤害非常大。
(一)急性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乙醇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脑中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质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脑。小剂量出现兴奋作用,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苯二氮卓—Y—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了—氨基丁酸(GABA)对脑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2.代谢异常 乙醇在肝内代谢生成大量NADH,使细胞内还原氧化比(NADH/NAD)增高,甚至可高达正常的2~3倍。酒精中毒时,依赖于NADH/NAD比正常的代谢可发生异常,如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糖异生受阻可出现低血糖。
(二)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
1.耐受性(tolerance)饮酒后产生轻松、兴奋的欣快感。继续饮酒后,产生耐受性,效力降低,需要增加饮酒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
2.依赖性(dependence) 为了获得饮洒后的特殊快感,渴望饮酒,这是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发生特殊的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病征。
3.戒断综合征 长期饮酒后已形成躯体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可出现与酒精中毒相反的症状。机制可能是戒酒使酒精抑制GABA的作用明显减弱,同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三)长期酗酒的作用
1.营养缺乏 酒饮料中每克乙醇可供给29.3kJ(7kcal)热量,但不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必需营养成分,因而酒是高热量而元营养成分的饮料。长期大量饮酒时进食减少,可造成明显的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周围神经病。有人有对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的遗传性,也可能作为发病的诱因。叶酸缺乏可引起巨细胞贫血。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脂肪分解占优势,肝内相当一部分乙酰CoA被合成酮体。
2.毒性作用 乙醇对粘膜和腺体分泌有刺激作用,可引起食管炎、胃炎、胰腺炎。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可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造成肝损害。
1.轻症患者应立即戒酒。如酒瘾已深,以往曾发生癫痫、谵妄、幻觉等戒断症状,为防止骤然停饮导致戒断反应,可予氯丙嗪口服或肌注。
2.及时清除胃内容物:伴恶心、呕吐的患者,应鼓励其吐出胃内容物,以减少乙醇的吸收,能配合者可采用诱导呕吐的方法,昏睡或昏迷的患者不宜采用诱导呕吐的方法,以免发生窒息。未合并药物中毒者不主张洗胃,由于乙醇对胃黏膜刺激存在个体差异,且洗胃机的负压作用易引发胃出血。同时,洗胃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护理工作的风险。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遵医嘱补液的同时应用纳洛酮、呋塞米、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纳洛酮是目前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剂量,一般取纳洛酮0.8 ~1.2mg加入10%葡萄糖40ml中静脉推注,1h后症状无改善可遵医嘱再重复应用0.4~0.8mg另外,在补液500ml后给予呋塞米静脉推注,不仅有利于乙醇的稀释与排泄,还可避免未完全清醒患者如厕带来的麻烦。
4.国外曾应用行为疗法戒酒,在接触酒类同时,应用阿扑吗啡或吐根碱,以产生恶心呕吐;也有服用戒酒硫(antabuse),使酒的氧化停滞在乙醛阶段,体内乙醛蓄积会引起恶心呕吐、大汗、心悸、心前区疼痛和难受的"濒死感",从而建立厌恶酒类的条件反射。要达到长期戒酒目的。主要需了解病人形成酒精依赖的心理社会因素,因人制宜地采取措施,使病人树立戒酒的信心和决心。戒酒时应对其慢性中毒症状作对症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乙醇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脑中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质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脑。小剂量出现兴奋作用,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苯二氮卓—Y—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了—氨基丁酸GABA对脑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脑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代谢异常
乙醇在肝内代谢生成大量NADH,使细胞内还原氧化比NADH/NAD增高,甚至可高达正常的2~3倍。酒精中毒时,依赖于NADH/NAD比正常的代谢可发生异常,如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糖异生受阻可出现低血糖。
耐受性
饮酒后产生轻松、兴奋的欣快感。继续饮酒后,产生耐受性,效力降低,需要增加饮酒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
依赖性
为了获得饮洒后的特殊快感,渴望饮酒,这是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发生特殊的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病征。
戒断综合征
长期饮酒后已形成躯体依赖,一旦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可出现与酒精中毒相反的症状。机制可能是戒酒使酒精抑制GABA的作用明显减弱,同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温馨提示:
避免与饮酒的人接触和到饮酒的地方去,要结交不饮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