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一直以来是民众关注的问题,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也备受争议。那么转基因食品真如传言那样不好?下面就一起去看看。
论证观点:
平时经常听见有人抱怨,说现在的番茄样子看起来好看,但是吃起来没有原来番茄的香甜,口感也变差了。因此有传说是由于市场上都是转基因番茄的缘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这种变化的确存在,但这并非转基因造成的,而是人们在番茄育种上一次“鱼与熊掌”的取舍。早期番茄在未成熟的时候,表面有很多深绿色斑点,使得番茄在成熟的过程中表面不能很均匀的变红,看起来红一块绿一块。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末,育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具有浅绿色未成熟果实的番茄品种,它们在成熟过程中可以均匀的变红,果实品相很好。然而,随着这个品种和以其为亲本获得的其他品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人们发现,番茄的含糖量和类胡萝卜素水平降低了。最近人们才了解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在这些品种中,一个名为GLK2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个基因的作用是增加果实中叶绿素的含量,它突变后消除了番茄幼果上由于叶绿素累积造成的深绿色斑点,使得果实能够均匀变红,但代价是果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使得果实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从而造成了西红柿口味的变差。可见,番茄变得漂亮和口味变差,并非由转基因造成。
番茄成熟除了变红外,还有一个过程就是果实的软化。果实的软化是由于其内部产生乙烯这种气体激素造成的。软化的番茄虽然好吃,但是对于运输来说却是灾难——没有一个运输商愿意看到一车番茄变成番茄酱吧?于是人们就开始着手研究让番茄变的更耐运输。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番茄尚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和运输,然后等待其自然软化或者用外源乙烯使其软化。由于这种方式番茄软化并不均一,因此使得番茄软硬程度不一。二是筛选果实成熟后乙烯含量较低、果实较硬的品种,例如“L-402”、“金冠5号”等,都是较硬、耐运输的品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意的采取基因工程手段,降低果实内乙烯产生途径上的一个酶的表达,生产出了乙烯含量低、耐运输的转基因番茄。例如我国第一种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华番一号”番茄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部分为非转基因番茄,同时也有转基因番茄的存在的可能,但流言中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区分转基因番茄和非转基因番茄。超市中的番茄由于统一采购,统一运输,因此多采用商业化番茄品种,相比于农家自种的品种,会显得规格均一、成色较好,但并不代表超市内的番茄有更大可能是转基因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