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消除牙菌斑 导致牙菌斑的三大致病原因

2016-11-28 16:13 来源:网友分享

一、消除牙菌斑的方法

  1、刷牙:刷牙是清除菌斑、预防和控制牙周疾病最有效、最易被人们接受和掌握的方法。刷牙一定要认真刷、每天早晚各一次,刷牙时尤其要刷牙龈与牙齿交界处及两牙之间容易附着菌斑的部位。认真有效的刷牙,如果再配合使用含氟牙膏,效果会更好,因为氟素可以抑制菌斑。患有牙周疾病的人宜选用刷毛软的牙刷。

  2、牙线:牙线能有效地清除牙齿邻面的牙菌斑,预防牙周疾病和邻面龋。通常刷牙技术好的人通过刷牙可以祛除大约85%的菌斑,牙龈缘下面及邻面的菌斑仅能祛除一半,如果在正确刷牙的同时加上使用牙线等方法,就可以祛除大约90%的菌斑。

  3、牙签:在牙龈萎缩,牙与牙之间出现间隙(牙缝)的情况下,要借助牙签来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市场上通常出售的牙签的横断面是圆形的,由于牙间隙呈三角形,所以要使用横断面呈三角形原牙签才能有效地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

  4、牙间刷:牙间刷由刷毛和持柄两部分构成,在设计和规格方面有多种多样,可根据牙间隙的大小进行选用,牙间刷能有效地清除牙齿邻接面的牙菌斑。

  5、口腔冲洗器:口腔冲洗器是利用高压水柱以清除牙面和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松散的牙菌斑。每晚刷牙后可使用口腔冲洗器冲洗牙面和牙间隙,以起到清洁牙齿的辅助作用。

  6、漱口和漱口液:漱口的是利用液体在口内流动的冲击力来清除滞留的食物残渣,但漱口不能清除牙菌斑。为了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目的,在漱口水中加入一些药物成分,称为漱口液或漱口剂。漱口液的作用是根据所加入药物的不同而异。总的来说,漱口液能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减少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发生。

二、牙菌斑的致病原因

  1.获得性膜形成(60%):

  口腔中的唾液糖蛋白是唾液中的一种物质,每个人的唾液中都含有这种物质,当它与牙齿接触时,可附着在牙釉质表面,形成膜样物质,这种膜被称为获得性膜。它为口腔细菌初期粘附提供了基质,为牙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有资料证明,龈沟是牙齿最先形成获得性膜的部位。

  2.细菌附着(30%):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获得性膜对细菌附着具有重要性。观察发现,当牙面获得性膜形成,很快就有细菌附着上去,说明附着速度很快。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最先附着在牙面的细菌为血型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细菌在获得性膜的表面生长,并能产酸,使糖蛋白沉积。血型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能合成葡聚糖,与沉积的糖蛋白一起构成牙斑基质,为牙斑的形成创造了基础。

  3.细菌在获得性膜上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据有关资料分析,认为成熟的牙斑的细菌比例是:兼性厌氧链球菌27%,兼性类白喉杆菌23%,厌氧类白喉杆菌18%,胨链球菌13%,韦永氏菌6%,拟杆菌4%,梭状菌4%,奈瑟氏菌3%,弧菌2%。成熟牙斑中致龋性菌为变形链球菌、放射菌、血型链球菌和乳杆菌。

三、牙菌斑的检查方法

  (1)牙齿的颜色和透明度: 龋病、死髓牙、四环素变色牙、氟牙症等疾病在牙齿颜色和表面光泽度上有改变。例如:龋牙呈白垩色或棕褐色,死髓牙呈暗灰色,四环素变色牙呈黄色或棕色,氟牙症牙表现为白垩色或黄褐色。

  (2)牙齿的形状:前磨牙的畸形中央尖、上颌切牙的畸形舌侧窝、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先天性梅毒牙等在形态上都显示异常。

  (3)牙齿的大小:过大牙、过小牙、锥形牙等。

  (4)牙齿的数目: 应注意有无额外和缺失的牙齿,牙齿缺少时,应了解是埋伏阻生,还是先 天性缺失或因病拔除。

  (5)牙齿的排列和接触关系: 检查有无牙齿的错位、倾斜、扭转、深覆 、深覆盖、开 、反等。

  (6)有无龋洞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牙体缺损: 应与探诊结合进行,观察龋洞时要注意龋洞的 位置、大小和深浅,软化牙本质的多少和颜色,深龋时应注意是否露髓。还应该注意到楔形缺损或外伤性牙体缺损。

  (7)牙垢、牙石 口腔卫生不良,牙垢、牙石过多,这是引起牙周病的外源性因素之一。

  (8)牙龈的颜色: 正常牙龈呈浅粉红色,龈缘较附着龈稍红。牙龈的颜色与上皮厚度、角化程度、血运情况、含色素细胞的多少有关。某些病理情况下,牙龈的颜色会出现改变:例如有炎症时龈色暗红,急性炎症时颜色鲜红;牙龈薄且有龈下牙石时,龈色变暗或呈紫色;贫血患者牙龈为。

四、牙菌斑的危害

  除了牙病,牙菌斑还与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的疾病,以及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出生有密切关系。小小的牙菌斑可通过3条途径与全身疾病发生联系。

  1、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菌血症。人类牙根尖周病涉及菌种约200余种,牙周病涉及菌种高达500种。研究表明,在拔牙、根管治疗、牙周手术和根面刮治等操作当天内,部分细菌便可从感染部位到达心脏、肺部及周围毛细血管系统。

  2、直接进入临近组织或器官。牙菌斑是幽门螺杆菌的贮存库,幽门螺杆菌可经口腔进入胃部,在胃部“定居”下来并繁殖壮大,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包含大量厌氧菌,可在特定条件下被吸入下呼吸道,在支气管末端和肺泡上皮定植,诱发肺炎。

  3、细菌代谢产物扩散引起的全身疾病。牙菌斑为细菌的生存和代谢活动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细菌代谢的毒性产物可成为全身疾病的病原因子,直接刺激和破坏机体组织,也可引起组织局部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如慢性脑膜炎、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性发热、特发三叉神经痛、毒素休克综合征、系统性粒细胞缺失、妊娠异常、低体重新生儿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口腔科五官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