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11:23 来源:网友分享
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在新研究中确定了盲鼹鼠是如何对抗癌症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不同于三年前他们在其他的长寿抗癌鼹鼠种类裸鼹鼠中所观察到的机制。
这一由vera gorbunova教授和andrei seluanov助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盲鼹鼠中一些异常生长的细胞分泌干扰素β蛋白,引起了这些细胞快速死亡。seluanov和gorbunova期望这一研究发现将最终帮助促成人类新癌症治疗。研究结果发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作为生活在地下的长寿啮齿动物,盲鼹鼠和裸鼹鼠是唯一已知不会形成癌症的哺乳动物。三年前,seluanov和gorbunova在裸鼹鼠中确定了抗癌机制。他们的研究发现一种特异的基因p16使得裸鼹鼠中的癌细胞对过高密度相当敏感,当太多癌细胞挤在一起时会导致它们终止增殖。
seluanov说:“我们原本预计盲鼹鼠会以一种类似的机制来阻止癌细胞扩散。相反的是,我们发现它们形成了自己的机制。”
gorbunova和seluanov从盲鼹鼠处分离出细胞,迫使它们在培养物中增殖,远远超过在动物体内的状况。然而他们发现在分裂大概15-20次后,培养皿中的所有细胞迅速地死亡。研究人员证实发生这种快速死亡是因为细胞识别了它们的癌前状态,开始分泌一种自杀蛋白干扰素β。通过这一机制破坏异常细胞及其相邻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从而将它们“一网打尽”。
“杀死的不仅是癌细胞,还有可能倾向肿瘤行为的邻近细胞,”seluanov说。
“尽管人们不会采用与盲鼹鼠一样的抗癌机制,但如果能够在人类癌细胞中刺激相同的清除反应,我们或许能够对抗某些癌症并延长生命,”gorbunova说
gorbunova 和seluanov说接下来他们想弄清楚在盲裸鼠中癌细胞开始增殖后是什么触发了干扰素β分泌。
gorbunova认为这种抗癌机制是一种对地下生活的适应。“盲鼹鼠终身生活在地下洞穴中以避免捕食者威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或许可以进化长寿,包括形成有效的抗癌防御,”gorbunova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