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09:59 来源:网友分享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资助下,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科研人员发现能够逆转艾滋病病毒-1型(hiv-1)易感性的主要靶细胞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bmc医学遗传学》和《国际免疫学杂志》上。
据介绍,自1981年首次发现hiv以来,虽然历经30多年的研究,但在hiv-1导致免疫缺陷的细胞和分子机理中,仍有许多关键问题不清楚。cd4+t细胞是hiv-1的主要靶细胞,在自然感染过程和通常的体外实验中,该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hiv-1得以大量复制的先决条件。
1996年,科学家意外发现,经过cd3/cd28抗体协同刺激后,活化的cd4+t细胞能够逆转对hiv-1的易感性。易感性是由遗传基础所决定的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所包含的调控规律和分子机制。
在该所研究员张华堂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徐雯雯、韩妙君等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能够逆转hiv-1易感性的cd4+t细胞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从中发现了产生逆转效应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谱特征。
在对数据进一步展开深入发掘和系统分析后,科研人员发现了137个核心基因在共表达网络中能够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内与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和蛋白酶体等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逆转效应的发生。
该结果为hiv-1易感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或将有助于进一步的临床生物标记研究。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