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9 15:28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5月2日讯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小剂量的抗癌药物或可阻断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免疫反应,这些感染会引发败血症,同时在美国每年会引发50万人死亡,而这种新型的药物疗法或对数百万遭受感染和疾病流行的患者将带来巨大的福利。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在细胞和动物机体中,小剂量的拓扑异构酶1(Top1)抑制剂可以减弱机体对感染的急性炎性反应,同时还会让机体产生保护性的防御机制,这种新型疗法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败血症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控制机体抵御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攻击,比如新型流感病毒或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等。
研究者Marazzi说道,我们所发现的基于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的新型疗法获将挽救数百万遭受败血症、流行性疾病的患者的生命;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针对败血症的有效疗法,而败血症是引发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幼儿遭受病毒和细菌共感染引发的肺炎时,感染性休克和肺部的破坏就开始发生,而文章研究结果显示,抵御癌症的药物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或可有效帮助机体抵御败血症的发生。
研究者Alexander Bukreyev指出,我们还发现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还对埃博拉病毒感染诱发的促炎性分子的表达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或许就表明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或许也可以作为抵御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探究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后期基于该药物开发更多新型抵御败血症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希望和思路。
败血症简介
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即不仅看到了致病菌在机体内的存在状态,也重视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及结果。现已知炎症介子有补体成分,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肿瘤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干扰素(IF-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巨噬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MPIC),蛋白酶、凝血恶烷和氧自由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