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苯对造血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机制

2016-07-04 11:07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7月4日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马来西亚科学家提供证据证实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要比其他的化学物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具有更强的毒性。

  苯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化学物之一。它主要用于制造塑料、橡胶、染料、去污剂和杀虫剂等材料。它也能够在汽车尾气和工业烟气中发现到。它对血细胞的毒性作用已得到很好地记载,而且已知它导致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然而,关于它的毒性作用的精确机制在此之前人们并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之前的研究,证实苯是在肝脏中进行代谢的,随后它的代谢物在骨髓中经过进一步代谢后产生1,4-苯醌(1,4-benzoquinone, 缩写为1,4-BQ),其中已知1,4-BQ对血细胞是有毒性的。

  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研究了1,4-BQ对造血干细胞(HSC)和造血祖细胞(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HPC)的影响,其中HSC是在骨髓中发现的,能够产生任何一种类型的血细胞,而骨髓中的每种HPC能够分化为仅仅一种特定类型的血细胞。

  研究人员让小鼠中的这些骨髓细胞接触不同浓度的1,4-BQ,结果发现它诱导细胞毒性,从而导致自杀性细胞死亡,或者说细胞凋亡。他们也发现相比于T细胞淋巴祖细胞(T cell lymphoid progenitor),1,4-BQ对HSC、髓样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能够产生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和B细胞淋巴祖细胞(B cell lymphoid progenitor)的毒性更大。他们也发现1,4-BQ对产生单种血细胞的造血祖细胞的毒性要比产生多种血细胞的造血祖细胞更大。

  研究人员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项研究比较过1,4-BQ暴露对不同造血祖细胞的毒性作用。

  尽管苯本身可能对血细胞是没有毒性的,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它的代谢物是有毒性的。研究人员说,这项研究提供一种实验性系统进一步理解苯代谢物如何破坏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