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中科院生化所发现TET3调节I型干扰素合成的新机制

2016-07-23 11:09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7月21日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红艳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ET3 inhibits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DNA demethylation”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工作揭示DNA去甲基化酶TET3以一种新型的作用机制,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合成,进而影响宿主清除病毒的能力。

  I型干扰素在抗病毒应答中扮演双重角色:既发挥有益作用,又存在有害作用。在急性病毒感染过程中,I型干扰素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干扰素激活的相关基因,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此外,I型干扰素也能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调控,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也与I型干扰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了解宿主体内I型IFN的精确调节过程才能有助于预防免疫功能紊乱。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DNA去甲基化酶TET3是poly(I:C)刺激或病毒感染应答过程中IFN-beta的一个负向调控因子。删除TET3能够增强抗病毒应答,同时IFN-beta表达增加,IFN激活的相关基因表达也增加。

  通过对TET3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TET3的催化结构域对抑制IFN-beta合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该过程却并不依赖于TET3的酶活性。他们发现TET3通过催化结构域与去乙酰化酶HDAC1和转录调控因子SIN3A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了这两个分子与Ifnb1启动子的结合。

  这项研究表明TET3能够负向调控I型IFN的合成,并且该过程并不依赖于DNA去甲基化。这不仅说明TET3在免疫细胞中可发挥信号蛋白作用进行基因调控,还将有助于开发预防I型IFN相关疾病的新策略。

  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 (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其类型分为三类,α-(白细胞)型、 β-(成纤维细胞)型,γ-(淋巴细胞)型;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