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发表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文章

2016-08-29 09:40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8月28日讯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科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低剂量的白介素-2(IL-2)治疗可以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CD4+ T细胞亚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栗占国(Zhan-Guo Li)教授,和山东省科学院的余迪(Di Y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栗占国教授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30年。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及血管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今年3月,栗占国教授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杨光研究员合作,证实一种巨细胞病毒肽特异性抗体改变了自然杀伤细胞稳态,促进了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北大、军事医学科学院Cell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

  余迪博士则在本月领导由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专门的白细胞:杀伤性T细胞可以找到组织中的 “躲藏”感染细胞并消灭它们。这一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为HIV一类慢性感染找到终身治愈疗法提供了一些新见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持续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特征。SLE炎症性损害病理表现形式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并由此引起血管炎、血管病变,导致组织与器官形态改变与功能损害。狼疮性肾炎,直到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SLE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当前SLE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仍未弄清。研究发现效应性CD4+ T细胞和调节性CD4+ T细胞之间的活性平衡发生改变是SLE的一个特征。

  IL-2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它是由多细胞来源(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具有多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能刺激已被特异性抗原或致丝裂因数启动的T细胞增殖;能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激活巨噬细胞。

  在这篇Nature Medicine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CD4+ T细胞亚群的稳态受到IL-2的调控,在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体内T细胞生成IL-2减少。目前注射用重组IL-2已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其适应症中包含系统性红斑狼疮。但对于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他们证实采用低剂量的重组人类IL-2可选择性调控调节性T(Treg)细胞、滤泡辅助T(TFH)细胞和TH17细胞的丰度,而不影响TH1或TH2细胞,并且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显著下降。

  另外,上个月来自安徽医科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香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对中国人和欧洲人进行了全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鉴别出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10个新位点。研究结果发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这项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实,大多数的SLE遗传风险多态性包含在两个种群的同一区域中。此外,比较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风险评分表明在非欧洲人(包括亚洲人)中SLE患病率增高具有遗传基础(安徽医科大学Nature Genetics发布GWAS研究新成果)。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红斑狼疮

挂号科室:风湿免疫科

温馨提示:
红斑狼疮的治疗较困难,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预防。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 常见症状:红斑结节、红斑鳞屑、盘状红斑、水肿、肌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食欲不振、压痛、脾大、丘疹、溶血性贫血、脾萎缩[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