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山大学Nature子刊破解癌症异质性

2016-10-23 11:24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10月23日讯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中山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patial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nd temporal clonal evolu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文章,在前文基础上,从肿瘤内空间异质性入手,解析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特征,为进一步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17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明荣(Ming-Rong Wang)研究员和魏文强(Wen-Qiang Wei)研究员,中山大学林德晨(De-Chen Lin,音译)博士,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Benjamin P Berman。其中领衔科学家王荣明研究员长期从事肿瘤遗传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癌变分子机理及肿瘤分子标志,包括肿瘤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肿瘤早期诊断及预警的分子标志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且大部分的病例发生在中国,是中国第四位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不同于乳腺癌、结肠癌等这些得到广泛研究的癌症类型,近几十年来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有限,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5-25%。

  两年前,这一研究组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目标区域深度测序技术鉴别出了ESCC的一些新基因组及分子特征,揭示出了ESCC中一些新的遗传损伤,这为了解食管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出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研究成果同样公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癌症异质性一直都是癌症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一大难题,ESCC的肿瘤内空间异质性(spatial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ITH)也是其中未解之谜之一,为了弄清楚这其中的分子机制,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来自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样品中51个肿瘤区域的多区域全基因组测序,以及从中选取3例样品进行多区域全甲基化分析。

  从中研究人员发现异质性体细胞突变(强ITH)达到了平均35.8%,一半的驱动突变定位在肿瘤系统发育树分支上,包括等。同时在比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截断驱动突变和克隆驱动突变出现在抑癌基因上,这包括等。

  有趣的是,种系表观遗传学系统树能够全面概括系统进化树(phylogenetic trees)的拓扑结构,这表明遗传学改变与表观遗传学改变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这一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空间ITH与克隆进化机制,为进一步了解ESCC的肿瘤发展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