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能是导致孩子变成孤独症的“凶手”

2015-08-31 11:54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韶又菱

  近年大量的研究使孤独症的遗传基础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与此同时,孤独症亲代的精神状况的研究也成为孤独症主要表型研究的一部分,开始日益受到关注,Bishop 等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人格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冲动、孤僻、退缩、过度敏感等特质,且这些特别的人格特征可以聚集出现在孤独症的家族成员中,其中一些特质可能体现出孤独症的易患性。

  孤独症儿童父母个性的不良特征表现,还预示着这样的负性性格特征在营造教育环境中理下了隐患。有研究证明。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父母的个性不但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气质类型,而且还会通过对孩子的期望、态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提示孤独症儿童的父母需注意克服自身可能出现的不良的、激进的个性特点,改善教育方式,调盐灶佚的圭对疾病和儿童康复治疗的心态,创造自然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让父母在保证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同时,创造良好心理健康环境,并减少在环境因素上对孤独症造成的伤害

  孤独症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