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 07:52 来源:网友分享
1、盐水洗手
首先取家里食用的无碘盐置于双手间揉搓,再与少量水稀释后,让盐水在双手上停留数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一周后即可见疗效。
2、姜汤洗手
将生姜切片,置于水杯的沸水中,待姜汤自然冷却后倒入手中搓洗,每天1--2次,坚持5天即可见效。
3、泡酒姜涂手
取鲜生姜,将其切碎放于白酒内浸泡1天后,再涂于患处,每天1—2次,疗效显著。
4、维C搓手
将手洗净,擦干,取维生素C注射液倒入掌心,两手揉搓,将维c药液均匀涂擦到双手皮肤上。待药液被皮肤吸收变白变干后,再清洗双手。每天2次,每次2ml,3天1个疗程损皮便会修复。
5、米醋搓手
洗净双手后,双手倒入少量米醋反复揉搓,直至皮肤吸收醋液,但揉搓后不用再洗手。一天按此法揉搓3-4次,每晚睡前揉搓后,带手套睡觉效果更佳,坚持一周后,手上的蜕皮将会消失。米醋要选用酿制的优质白米醋。
剥脱性皮炎
脱皮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夏末秋初,也是绝大部分孩子容易出现的脱皮类型。与夏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多有关,并非与外界摩擦引起。临床表现较轻微,只限于较表浅的皮肤脱落,而没有红疹、瘙痒等表现。只要避免接触碱性物质,很容易痊愈。
接触性脱皮
孩子到处摸、抓,接触到有一定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导致,这也是引起孩子手脱皮的较普遍因素。只要家长防护得当,是可以避免的。
干燥性脱皮
如果经常用含碱性较强的香皂、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很容易使孩子出现干燥性脱皮现象,常同时伴有皮肤干裂。因此,建议使用偏中性、较温和的洗手液给孩子洗手。
汗疱疹性脱皮
与孩子出汗较多有关,不但热天常见,如果冬天给孩子穿戴太多、衣物透气性差,孩子也很容易出现汗疱疹性脱皮。主要表现为手脚长红色水泡,常伴有剧烈瘙痒。预防措施很简单,注意保持孩子手脚干燥就行。
真菌感染和皮肤过敏
真菌感染、皮肤过敏引起的手脚脱皮多伴有手脚瘙痒,手指、脚趾缝有水泡,有明显的挠抓痕印。
营养缺乏
如果幼儿体内尼克酸缺乏,也会有皮肤脱皮的现象。皮屑多,皮肤干燥,伴有轻度瘙痒,可以多食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来补充,比如食用动物肝脏,菌类,坚果等,都可以补充尼克酸的不足。
中医认为手指脱皮主要是湿热内蕴、血虚血燥、皮肤失养、燥热生风所致。皮肤出现“虚”、“燥”。反而成为致病的“湿”、“热”侵蚀皮肤,表现在手掌的皮肤上就会出现,脱皮、干裂、水疱、疼痛、瘙痒。依据湿、热、燥、虚的不同“手脱皮”有三种常见类型:
1、脾虚夹湿
手掌脱皮、还伴有手掌皮肤下小疱疹,不过一般没有痒的感觉。孩子一般面色淡黄缺少光泽,食欲不佳,体力较差,大便容易不成形。
2、湿热蕴结
手掌脱皮,皮下疱疹明显、渗出浆液,疱疹基底的皮肤潮红明显,可有瘙痒的感觉,而且孩子经常是手掌爱出汗,湿漉漉的。多容易发生在夏季潮湿的时候。
3、脾虚燥热
手掌皮肤干燥、脱皮,一般手掌没有小疱疹。手掌很少出汗总是干干的,全身皮肤通常也是粗糙干燥的。
1、饮食调理
要注意孩子健康的饮食,不要过多食用鸡鸭鱼肉、煎炸食品、甜食,生冷食物,各种冷饮、尤其一些凉性的水果比如梨、香蕉、猕猴桃、火龙果、西瓜等。荤腥肉类、奶制品等甜腻食物,这类食物本身就容易产生“痰湿”,脾胃难以运化。是湿气的主要来源。生冷食物、冷饮、或凉性蔬果,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产生湿气。
健脾利湿食疗方:(以下用量为5岁儿童用量)
大米或小米100克 山药30克 薏仁米、莲子10克 扁豆5克(湿热蕴结类型的去掉莲子加红小豆15克;脾虚燥热类型的加百合10克)
将以上材料煮粥。每周喝3至5天,连续吃1至3个月。1岁以上添加辅食的儿童可食用。
小提醒:发热、咽喉肿痛、严重便秘等生病期间的孩子不宜食用或遵医嘱。
2、外用小验方
口服的维生素E胶丸,挤出胶丸内的维生素油,涂抹脱皮的部位,早晚各涂抹一次,有干裂出血的部位也可以涂抹。对手掌脱皮、干裂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如使用7天,症状无缓解可选择其它外涂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