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8 09:48 来源:网友分享
1. 一过性黑蒙或短暂的视物模糊:
所谓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或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黑蒙和视物模糊主要是大脑突然缺血的表现,有些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被视为脑中风发生前的预兆。
2. 哈欠连绵、疲倦无神:
可能是由于大脑血供相对不足时可能引起,若大脑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呼吸中枢缺氧时,会表现为不自觉的连续哈欠、疲乏无力。
3. 短暂的口齿不清或流涎症状:
平素说话正常的人,突然说话不利索、流口水,就是中风迹象。
4. 一过的持物不稳、偏侧麻瘫:
一侧的肢体感觉异常、手脚不灵活、力量减小,不能稳定抓握。
5. 突发的头疼不止:
中风前的头疼一般十分严重,常常伴有血压升高,可用“头疼欲裂”来形容。
误区1、脑卒中不能预防
实际上减少或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防止肥胖和减少胆固醇食物的摄取,戒烟及进行多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是可以预防脑卒中的。
误区2、中青年人不必担心脑卒中发生
此种认识是极其荒谬的。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是在60岁以前发病的,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误区3、轻微脑卒中可以等待自己好转
有一种称作短暂性脑缺血的情况,就是常见的脑卒中前期症状之一,又被称作小卒中。这些患者能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大约有半数的小卒中患者如果不加以必要的治疗,在1年内将会发生脑卒中;约有10%的脑卒中患者以前至少经历过一次小卒中发作。
小卒中发作的症状与脑卒中极其相似,也出现语言表达不清、肌肉无力、视力障碍或精神错乱等症状,只不过持续时间短。患者若有小卒中发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即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尽快就诊,可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大发作。
误区4、不选择救护车转院
在转院的时候,很多患者不选择救护车转院,选择自己转院。有数据显示,选择救护车转院的脑卒中患者大约只有23%,其余 77%的人选择自己找车,家里人开车或者乘出租车,这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患者在转院过程中病情出现变化,非专业医护人员可能会处理不当造成伤害。
误区5、脑卒中患者不可能完全恢复
事实上,只有15%的脑卒中患者出现严重伤残,这些患者可能会永久性地失去说话的能力或者偏瘫。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约有2/3能够存活下来,有1/3 的患者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在脑卒中患者中,大约有半数患者在经过急性治疗后仍然有说话障碍和部分偏瘫,但许多患者坚持适当治疗后能有所恢复。
1.高血压患者
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高还是舒张压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因此,血压很高的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2.心脏病患者
统计发现,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的人,或者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容易出现血栓,引发脑中风。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些都是引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4.血液黏稠度高的人
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多,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5.酗酒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的量超过60克,就有可能发生脑中风。
6.吸烟
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避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引发脑中风。但吸烟对脑血管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停止吸烟2年以上,就可使脑中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7.脑血管畸形
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他们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极易患出血性脑中风。
老年中风是常见的老年人疾病,为此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预防老年中风我们要经常按摩颈部、肩部和头部三个部位,增加脑部的供血量、减轻脑血管的压力,从而可降低脑中风的患病几率。
1、两脚画圈:活动踝关节,不仅可以疏通相关经络,还可刺激关节周围的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活动手脚也能舒筋活血,降低中风危险。
2、运动肩部:双手放在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肩先由后向前旋转1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10次,接下来做双肩上提、放下的反复运动,每次耸肩尽量使肌肉有紧迫感,放松时也要尽量使肌肉松弛。
3、摩擦并按摩颈部: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两侧,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然后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后脑,左右来回擦至发热。而后,可以配合一些转头活动,头前俯时脖子尽量前伸,左右转时幅度不宜过大,做30个循环即可;或可取站立姿势,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下肢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共做10次,然后身体不动,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上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换方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