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凝血功能不好该怎么办

2017-11-15 06: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关于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正常值

  一.凝血因子测定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活动度:80-120% INR:0.8-1.2

  3、纤维蛋白原(FIB):2-4 g/L

  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1、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各项意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二、早产儿凝血功能不好要注意血小板

  如果发现是血小板减少,要注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可在血液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明确是原发性的ITP还是继发性的ITP,再根据血小板的多少及病因给予相关治疗。一般来说,继发性ITP多见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服用某些药物、感染了HIV感染、患上肝病、感染了HP或是存在骨髓疾病等也可导致血小板减少。

  如果血小板正常而APTT延长,要注意血友病的可能,可进一步查凝血因子Ⅷ、Ⅸ、Ⅺ,明确是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还是血友病丙。但您已成年,并且喜欢户外活动,血友病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APTT、PT均延长,近期有出血,建议查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如果都延长要注意肝病或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疾病,后者多见于误食了农药及老鼠药污染的食物而发病,可及时给予维生素K1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而若血小板及凝血四项检查均正常,要注意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这是一种血管炎性病变,多发于冬春季节,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部分可伴有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若是此原因,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过敏治疗。

  此外,凝血功能异常还可能出现在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少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身上。建议您最好到血液专科门诊请医师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三、新生儿凝血时间长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刚刚出生的时候,身体的很多机制发育不完善,而且每一个孩子体质也有着很大差别,有的孩子磕碰流血的时候总是出血不止,这主要是因为凝血时间长而导致的,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就为您介绍新生儿凝血时间长是什么原因?

  (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

  (2)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3)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和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两方面.如血友病甲(缺少Ⅷ因子)和血友病乙(缺少Ⅸ因子)均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大多为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

四、新生儿凝血功能怎么检查

  出血性疾病应该做的检查:

  (1)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2)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3)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4)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5)凝血酶时间测定

  (6)凝血因子活动度测定

  实验室检查

  (1)立即寻找贫血原因 ①检查胎盘;②血涂片观察RBC形态、网织RBC计数;③直接coombs试验;④母血涂片计算胎儿RBC与母RBC比值(酸洗脱法)以除外胎-母输血。

  (2)其他选择性检查 ①特异性IgM抗体测定(风疹、CMV、弓形体、细小病毒B19);②止、凝血试验;③RBC酶测定及Hb电泳;④影像学检查以寻找出血的部位。

  主要是检查看是不是还有其它大的疾病,因为凝血功能差可能引起的疾病比较多。比如说血性疾病等。治疗这种病一定要让医生加以治疗,切记不可以胡乱吃药。而且在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也要多加注意。在平时生活中就能更好的对其进行预防,同时为了避免这样的症状出现,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保证饮食的质量,身体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