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日常护理

2017-11-15 07:58 来源:网友分享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1、关节内表现

  ①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②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的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常由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发病,其次为膝关节易受累,还可有腕、踝、颞颌关节、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

  ③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随着病变的发展,病变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最后变成僵硬而畸形,膝、肘、于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关节处向外侧成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尺侧偏向畸形。

  ④其他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关节外表现

  ①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

  ②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

  ③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

  ④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

  ⑤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⑥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

  ⑦消化系统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

  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检查确诊

  1、血常规一般都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如伴有缺铁,则可为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

  2、血沉 血沉增快表明炎症活动,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如关节炎症状消失而血沉仍高,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复发。

  3、类风湿因子(RF)在发病6个月内有60 %的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整个病程中80 %患者类风温因子阳性,高滴度阳性患者,病变活动重,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且有比较严重的关节外表现。RF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RF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与免疫有关的慢性感染,因此需结合临床。

  4、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群

  ①抗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75%和85%以上,明显高于RF,抗CCP 抗体在RA早期就可出现,并与关节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有助于早期RA 的诊断和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骨关节破坏程度较阴性者严重,表明抗CCP 抗体的检测对预测RA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②抗角蛋白抗体(AKA):AKA对RA 诊断具有特异性。AKA与RA 病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一定关系,在RA的早期甚至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出现,是RA 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5、其他血清学检查: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 及IgM 增多。抗核抗体(ANA)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阳性率为10%~20 %。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C反应蛋白在病变活动期增高明显。

  6、关节液检查关节腔穿刺可穿刺出不透明草黄色渗出液,其中中性粒细胞可达10000 ~50000/ mm3或更高,细菌培养阴性。疾病活动可见白细胞浆中含有RF和IgG 补体复合物形成包涵体吞噬细胞,称类风湿细胞(ragocyte)。渗出液中抗体的相对浓度(与蛋白质含量相比较)降低,RF阳性。另外,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对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很有价值,并且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③一般先选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类抗炎药;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加质子泵抑制剂;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需使用,可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⑦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包括: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

  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2种或2种以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联合应用。主要联合用药方法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及柳氮磺吡啶中任意2种或3种联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

  3、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l和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5、植物药制剂: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日常护理

  1、注意保暖:几乎大部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对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寒冷气温或者阴雨天更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关节处的保暖。

  2、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人体免疫力有很大作用,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保障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3、乐观愉悦的心情:不少患者都是由于精神刺激、劳累过度或者心情郁闷而使病情加重,因此一定要及时的开导患者,使他们乐观的生活,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更有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4、做好感染病灶的预防和治疗: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像扁桃体炎、肺结核、咽炎和细菌病毒等,一旦患上这些疾病就要及时治疗,防止受到感染。

  5、屋内除湿常开窗:居住的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多开窗通风,相对干燥的环境对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更有利。很多人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注意晨练不要太早,阴雨天气不要外出运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免疫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