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 08:53 来源:网友分享
因为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还没产生足够的抗体,无法检测出其血液中含有病毒,医学上研究艾滋病窗口期时间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把那些在窗口期献血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输给正常人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而过了窗口期艾滋病病毒就能够完全被检测到,所以医学上一直在努力通过改进检测技术来缩短艾滋病窗口期的时间,这样就能减少献血导致感染艾滋病的事件发生。
而生活中有一些人会在高危性行为后,看到或了解到一些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又对其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或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状作为艾滋病的特异性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虽经多家医院检查无艾滋病,仍怀疑自己没有被彻底排除感染艾滋病。这个时候了解艾滋病窗口期的准确时间就能帮助到他们摆脱恐惧,回归正常生活。
任何病毒进入人体之后,人体的免疫系统都会有应激反应,大多数情况下类似于感冒症状,以体表症状,例如盗汗、皮疹;淋巴症状,例如淋巴肿大;肠胃症状,例如腹泻厌食等。这些实际上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但在发生过高危行为后出现这类症状就需要注意了。
具体症状
当出现下面三个以上症状又有不洁性接触史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连续发低烧、体重明显下降,会在短时间中突然消瘦下来。其中有些症状与患感冒相类似。
二、持续广泛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腋和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直径1厘米左右,坚硬、不痛、可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
二、食欲下降,2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的10%。
四、数周以来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呈水样,每日10次以上。
五、皮肤、口腔出现平坦和隆起的粉红、紫红色大斑点,不痛不痒等等。
HIV病毒引起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因能够引起以下症状,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有相关症状就断定自己携带有HIV病毒。只有进行科学的“HIV抗体/抗原检测”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艾滋病窗口期的准确时间有很多争论,很多说法互相矛盾,从疾控中心到三甲医院都没统一,有说6个月的、3个月的,也有说6周的等等。其实艾滋病窗口期是针对不同的感染后产生的生物标志物而言,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应不同的窗口期,并非一个笼统的概念。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艾滋病窗口期是在不断被缩短的,但很多城市的cdc和三家医院没有更新过标准,还沿用以前的标准即3个月。
随着第三代 ELISA抗体检测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目前很多主流的权威医学机构都认定窗口期为6周,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WHO的官方网站都有明确的表述。
国际上发表过两篇最权威的关于艾滋病窗口期研究的医学文献,这两篇文献在医学界确立了艾滋病窗口期的准确参考时间,国际上几乎所有关于艾滋病窗口期的医学文献都是引用的这两篇文献,这是最权威,最可信的证据。
(一)第一代检测试剂对应窗口期的研究,包括实验原理,结论。
原理:研究在献血时被发现感染hiv病毒的人群的血清样本,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其中那些给别人传染了hiv病毒的人群,分析他们血清检测阴性和血清检测阳性的两次献血间隔时间,找出最符合献血液传播hiv的时间规律。
结论:第一代艾滋病抗体检测试剂的窗口期为42天(95%CI,34-55),意思是平均为42天,有95%的概率是在34天到55天之间,所以最早cdc和三甲医院把hiv窗口期定在3个月。
(二)第二三四代检测试剂对应艾滋病窗口期的计算过程文献(计算原理,结论)。
原理:通过研究已经被第一代EIA检测试剂确认感染了hiv病毒的人群不同时间献血时采集的血清样本(所有研究对象都是献血时被发现感染hiv,所有血清样本来自美国的血液中心),把他们被第一代试剂检测阳性之前的血清样本分别用第二代,第三代EIA试剂,p24抗原,DNA/RNApcr技术检测方法检测,看能否检测出来对应的标记物,再结合这些人献血的间隔时间,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窗口期。
结论:二代检测HIV-1抗体的EIA平均为33天;三代检测HIV-1/2抗体的EIA平均为22天;p24抗原和DNA的PCR扩增技术平均为16天;RNAPCR技术平均为11天。
目前大部分医院和cdc都是用的第三代检测试剂,其窗口期为14-35天,平均为22天,所以艾滋病检测6周论是成立的,即42天可以用第三代试剂检测基本排除艾滋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