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06:35 来源:网友分享
手心出汗多属于中医学中的“汗证”。对汗证的诊断和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兼见症状以及汗的质、量来作出诊断。手心出汗多,一般多见以下三种情况。
手心出汗兼有手足心烦热的人,属血虚、阴虚。这类人在饮食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熬夜。在治疗上,以滋阴养血为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来调理。
手凉但又手心多汗的人,属气虚。这类人脾胃功能较差,对饮食营养的吸收不好,所以在治疗上应从健脾益气着手,可服用太子参、西洋参等益气养阴的药品,生活中还应该保暖。
手心出汗多而黏的人,属湿热。他们往往会觉得口苦而黏腻,应该减少羊肉、韭菜等辛温助热食品,以及动物性脂肪类油腻食物的摄入。还要注意改善居室的通风,在盛夏暑湿的季节要减少户外运动的时间。
1. 保持手足清洁干燥。
2. 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
3. 中药熏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预防大量出汗。
4. 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
5. 中医认为,手脚多汗与身体素质、内分泌、脏腑功能失调都有一定关系,一般表现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患者没有疾病基础,对于这样情况,平时注意要戒绝烟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特效穴位进行治疗。
肺俞穴:在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肺俞穴,每次按揉2分钟左右。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手握拳,用拇指在背上搓揉两侧肾俞穴2分钟,或两手叉腰,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
脾俞穴:在脊柱区,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按摩脾俞穴,可用推法、点法、摩法、揉法。或握拳用食指关节凸起部分按揉穴位;或空拳揉擦穴位,擦至局部有热感。
在以上三个穴位中,肺俞穴能通调卫表,能抑制汗出失常;而肾俞穴是调整个机体的水液代谢;脾俞穴主要是运化水湿,还可以调节脾脏,对缓解手足多汗有一定功效。
多汗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在冬季,‘汗脚’失去热量的速度比‘旱脚’快25倍,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
手脚汗太多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习、社交、工作而造成莫大的困扰。多汗症可以从小(6岁左右)就发生,到了青春期更为明显,其中最困扰患者的是手掌、腋下、脚掌的多汗。年轻人情绪较不易控制,易紧张、不安、害羞、害怕等,使出汗更为厉害,心情愈焦急,出汗就愈多,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样有可能造成患者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社交场合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也会影响学习、求职。
多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