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07:11 来源:网友分享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病该如何治疗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炭疽病该如何治疗呢?炭疽病采取一般及对症治疗,对病人应严格隔离,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给高热且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于静脉内补液,出血严重者应适当输血。皮肤恶性水肿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100一200mg/天,短期静滴,但必须在青霉素的保护下采用。有DIC者,应及时应用肝素、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局部治疗,对皮肤局部病灶除取标本作诊断外,切忌挤压,也不宜切开引流,以防感染扩散而发生败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敷以四环素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
病原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对皮肤炭疽,成人每日160万一320万u,分次肌注,疗程7一10日。对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炎型及败血症型炭疽,每日剂量应增至1000万一2000万u,作静脉滴注,并同时合用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疗程需延长至2一3周以上。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采用环丙沙星、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及氯霉素等抗生素。抗炭疽血清治疗目前已少用。如有供应,则对毒血症严重者除抗生素治疗外,可同时应用抗炭疽血清肌注或静脉注射,第1日100ml,第2一3日各30一50ml,应用前需作皮试。
炭疽的主要病理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局部呈痈样病灶,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皮肤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末梢神经的敏感性因毒素作用而降低,故局部疼痛不著。肺炭疽呈现出血性支 气管炎 、小叶性 肺炎 及梗死区,纵隔高度胶冻样水肿,支气管及纵隔淋巴结高度肿大,并有出血性浸润,胸膜及心包亦可累及。
与感染途径相对应,炭疽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有时会引起炭疽败血症和脑膜炎。其中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
1、皮肤炭疽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及时治疗病死率小于1%。
2、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当一定数量的芽胞进入皮肤破裂处,吞入胃肠道或吸入呼吸道,加上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借其荚膜的保护,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导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坯 煞费苦心和严重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循环进行全身播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性,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如人体健康,而进入体内的芽胞量少或毒力低,则可以不发病或出现隐性感染。
炭疽杆菌的致病主要与其毒素中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炭疽毒素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时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从而使小血管扩张,加重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灌注量;又由于毒素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内凝血系统及释放组织凝血活酶物质,血液呈高凝状态,故DIC和感染性休克在炭疽中均较常见。此外,炭疽杆菌本身可堵塞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缺血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
医师说,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古已有之,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人类主要通过患病或死亡的草食动物感染此病。炭疽病的传播途径有3种:皮肤粘膜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一般临床表现为皮肤、肺部、脑膜和肠道等处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败血症,病死率较高。病人作为传染源比较少见,但肺炭疽病患者可传染他人,因此炭疽病人应严格隔离。
谈到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医师说,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炭疽杆菌感染,但条件是必须在接触炭疽杆菌后48小时内使用。最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G,也可选用或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丁胺卡那霉素等。炭疽杆菌的呼吸道感染病死率很高;皮肤粘膜感染致命性较弱,在早期症状出现之后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人类感染炭疽病菌的潜伏期为12小时到12天,一般为3天。
对已发生疫情的地区,医师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封锁疫区;追查传染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甲醛等药物消毒。消毒后两周内如无人畜病例发生可解除封锁。同时还要注意健康者的保护,在疫区内全民接种一次炭疽疫苗,在饲养员等重点人群中,每年接种一次。
医师提醒说,牧区、半牧区、皮毛加工业周围及其河流下游更是炭疽杆菌的污染场所,而且炭疽杆菌芽胞在自然环境中能生存相当长时间,因此上述地区更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