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6 09:27 来源:网友分享
口腔癌本身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没有完全攻克癌症。
口腔癌5年生存率在30—55%
肿瘤属于慢性全身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远处转移,进而影响全身的代谢活动,出现全身多器官衰竭等导致死亡。大部分口腔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放化疗都属于姑息性治疗手段。且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即使能够手术切除,口腔癌手术后也容易复发及出现远处转移。口腔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在30%~55%。
口腔溃疡反复要小心
口腔癌是一类慢性的病理过程,在其进入典型的或明显的癌症病变之前,需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过程。其中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就是口腔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可引起口腔扁平苔薛、白塞氏病,并发地图舌、裂纹舌、唇炎、口角炎等多种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口腔癌。因此如果有长期嘴里反复长溃疡的人,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避免溃疡反复发作,做到“防癌于未然”。
口腔癌有高达40%以上的复发率,要提高口腔癌患者的存活率,预防口腔癌复发与口腔癌治疗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口腔癌的复发包括口腔塬发部位及口腔内第二塬发部位癌症的再发,也包括癌细胞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等(如肺、肝、脑及全身骨头等)。
要减少口腔癌复发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患者术后一定要完全去除导致口腔癌发生的种种因子,如抽菸、喝酒、嚼食槟榔、口中不良的假牙等,绝不可心存任何侥的心理。在笔者的临床统计中发现,有高达70%的口腔癌头⒉±,在前次治疗后仍有菸、酒或槟榔等习惯。
导致口腔癌头⒌牧硪桓鲋匾因素是口腔内第二塬发癌症的产生,这也是口腔癌的一个重要特色。临床上曾经发现一个病例在口腔内舌部、口底、颊黏膜、部及上颚等五个不同部位,在八年内先后产生癌症,产生两个口腔癌部位的病例更是比比皆是。会产生第二塬发部位口腔癌,主要是口腔区域癌化现象 (fieldcancerization)所导致。
区域癌化现象最早是由美国学者Slaughter所提出,他观察到由于口腔各处组织同时暴露在各种致癌因子(如菸、酒、槟榔)中,因此皆具有致癌的风险,只是发生的时间先后有别而已。在实验室研究中,我们也常发现在手术后取下的口腔癌症标本周围看似正常的组织、或远离口腔癌的口腔其他部位中,已有早期的致癌基因变化,这些都可以证实区域癌化现象是导致口腔癌头⒌闹匾机制。目前有些药物可以减少口腔区域癌化效应,包括高剂量的类胡萝N素、维他命A酸等,但必须要在医师处方之下服用,不过在日常生活上多食用绿色蔬菜,减少刺激性食物都会有帮助。
1.长期嗜好烟、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
2.口腔卫生差
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3.异物长期刺激
牙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4.营养不良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锌量低。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
5.黏膜白斑与红斑
口腔黏膜白斑与增生性红斑常是一种癌前病变。
温馨提示:大家对于口腔癌疾病的出现时不能忽视的,其实口腔癌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肿瘤性疾病,当出现这样的疾病的时候,患者一定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情是相当的重要的,在疾病的面前我们一定要乐观!
1.无远处转移,能在安全边界内切除原发灶与颈转移灶,
2.病变属放疗效果差者,
3.手术切除引起的口腔功能损伤不大,或虽大但通过重建或赝复能使其得到相当程度的补偿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口腔癌的治疗问题:通常口腔癌病人初次就诊时极少伴有远处转移。如疑有远处转移,特别是原发癌较小时,应首先排除第2个原发癌。口腔腺样囊性癌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但此癌病程长,原发灶尚可切除者仍可考虑手术。
估计手术可完整切除原始肿瘤与颈转移灶外,还可切除其周围一定量的正常组织而不危及重要组织如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脑组织等,即可考虑手术切除。CT虽有助于估计癌瘤侵犯范围,但仍可在术时发现其侵犯范围比原先估计的要大。这种情况在术前应充分考虑。手术野残留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即使很少,亦将使手术治疗失败或大大降低治疗效果。术前估计能完整切除癌瘤但可能安全边界不够,经过术前放疗和/或化疗后癌瘤有缩小亦可考虑手术,亦可先手术后放疗。
温馨提示:
发现假牙下组织有疼痛、发炎,要及时就医坚持定期检查,经常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