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06:37 来源:网友分享
虽然不能够精确预见每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程,但发病前5年的情况对于远期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主要依据为5年内的变化情况及病变类型(如复发-缓解型)。研究表明,5年和10年时的残疾程度对于远期预后是可靠的指标,当然,患者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
1、在10年后,有将近30%~50%的复发-缓解型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转变为进展型。
2、对于大部分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而言,疾病并未严重的影响生活,这段时间可达5~10年,甚至更长,患者可以正常而有活力的生活。
3、发病年龄和性别对远期预后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发病年龄较小者(小于16岁者),预后更好。
尽管年轻患者在发病初10-15年较少受累,成年期后最终仍是有部分残疾的。其他研究表明晚发型(大于55岁),特别是男性患者,常提示进展型病程。
1、肢体瘫痪、共济失调
多发性硬化症肢体瘫痪最为多见,发生率为83%以上。开始为下肢无力、疲劳、沉重感,继而变为痉挛性截瘫、四肢瘫,亦有偏瘫或单瘫,伴有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共济失调:半数患者表现为断续性言语、四肢意向性震颤、随意运动及步态的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和吟诗样语言称为Charcot三主征,先前认为此为MS临床诊断标准,但以后发现Charcot三主征仅见于部分MS晚期患者。
2、视神经受累、眼球震颤与眼肌麻痹
约46%以上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发生视神经炎,多从一侧开始,再侵犯另一侧。亦有双眼在短时间内先后受累,表现为视物模糊、中心暗点、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眼球转动时球后疼痛等。多数患者视力障碍发生较急,有视力障碍者多有缓解—复发的特点。早期眼底无改变。后期可见视神经萎缩和球后视神经炎;视野改变可有双颞侧偏盲、同向性偏盲等。
多数患者视力可于数周后开始改善,半数患者可遗留颞侧视乳头苍白。眼球震颤与眼肌麻痹:约半数患者有眼球震颤,以水平性最多见,亦有水平加垂直、水平加旋转及垂直加旋转等。约1/3患者有眼肌麻痹。最常见者为核间性眼肌麻痹,为内侧纵束受累所致。MS多表现为双侧,复视是其常见主诉。若遇患者同时存在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震颤,则应高度怀疑患有MS的可能。
1、注意劳逸结合
多发性硬化患者反复几次之后多有乏力疲劳感。但每天要有计划表,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不要过度劳作,以便节约体能,应以不引起疲劳为度。在体力尚可的情况做到劳逸结合。在体力尚可的情况做到劳逸结合。
2、注意饮食
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说,做到平衡膳食对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很重要。患者应该保证平衡饮食,不挑拣多种类。有证据表明,鱼肝油、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作用,所以同心血管疾病一样,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高纤维膳食。
3、注意激素应用过程的饮食调理
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常使用大量激素冲击治疗,或用小剂量激素维持,而激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患者的食欲。这时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食量,以避免诱发肥胖,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胃酸分泌增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不良作用,所以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有的患者需要在使用激素的同时,使用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
多发性硬化病变比较弥散,因此症状和体征也比较复杂,可出现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眼肌麻痹、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及精神症状。病变位于小脑时出现共济失调、肢体震颤及眼球震颤。病变侵犯内侧纵束而出现眼球持续性、不规则的多种样式的不自主的眼肌阵挛。如发生不易解释的眩晕及垂直性眼震,特别是年轻患者急性眩晕及垂直性眼震持续于眩晕停止之后应想到本病。
本病早期可有波动性感音性神经性聋和眩晕,由于病灶多发所以症状复杂,因病变部位而异。如果脑干和小脑内有髓鞘脱失区,或硬化斑块,损害了前庭核或与前庭有联系的结构,临床则表现为持续性眩晕,转头时眩晕加重并伴恶心呕吐。耳鸣及耳聋较少见。部分患者有眼球震颤,形式多变。垂直性眼震同时有摆动性跳动性水平性眼震也较常见。该眼震快相指向凝视方向。
温馨提示:
避免高温,避免极高温的热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