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08:14 来源:网友分享
脑萎缩系多因素导致。遗传、脑外伤、脑卒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癫痫长期发作、烟酒过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煤气中毒、酒精中毒、脑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等均可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临床上高血压、血脂异常、脑小动脉硬化是老年性脑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
脑萎缩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其病理变化可见脑回变平,脑沟增宽,脑室脑池扩大,脑重量减轻。多为大脑皮质萎缩。因萎缩部位和涉及范围不同又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脑萎缩,大脑、小脑、橄榄体、桥脑萎缩,皮质型和中央型萎缩。
脑萎缩的临床表现分为大脑机能衰退和认知功能减退两大类,主要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行为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为主。
1.全身症状
病变早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偏瘫、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2.记忆障碍
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3.性格行为
的改变性格改变常为本病的早期症状,患者变得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交往;或表现为没有理想、欲望、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或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急躁,言语增多或啰嗦重复,多疑自私;或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别关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适而纠缠不清;或表现为谵忘或躁狂,并有幻想、幻视、幻听、失语、失认。患者所有高级情感活动,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亦可出现睡眠节律的改变。
4.智能减退、痴呆
表现为理解、判断、计算能力等智力活动全面下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胜任工作及家务;渐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收集废纸杂物视为珍宝。病至后期,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别亲疏,大小便失禁,发言含糊,口齿不清,终至完全痴呆。
老年痴呆必定有脑萎缩,这种萎缩可以是弥漫性或局灶性的,但痴呆与脑萎缩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生理性脑萎缩不一定会发展成痴呆。
产生脑萎缩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性(自然老化)和病理性(疾病)因素2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
指随着年龄增大,部分脑细胞逐渐出现程序性死亡,这种过程在我们步入成年阶段就开始出现了。早期阶段,脑组织大约每10年才萎缩2%,到60岁以后这种过程就变得十分突出,脑组织每年就要萎缩0.5%~1%。这种生理性脑萎缩通常为弥漫性脑萎缩,不一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如果某些关键部位如颞叶海马区、前额叶萎缩,则可能出现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症状。
2.病理性因素:
包括各种急、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缺氧、中毒、癫痫、脑炎、脑血管畸形、酗酒、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病变及代谢性疾病等等,其中最主要的病因是脑血管疾病。病理性脑萎缩可以为弥漫性或局灶性改变,通常出现临床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理解思维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及肢体活动障碍等。
而老百姓所说的老年痴呆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老年人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减退,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言语重复或表达障碍,性格行为改变,判断力及定向力障碍,计算力及注意力下降等,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1、按风池穴风
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会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如能长期坚持每日早晚用双手拇指按揉此穴5~10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能舒经活络,通畅气血,有抗衰老和健脑作用。
2、勤用脑有资料称,
勤于用脑者的智力比用脑少的人要高出50%。有些人早已步入老年,仍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相反,有的人刚到中年,就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这和是否勤用脑有很大关系。老年人积极有效地参加脑力运动,不仅可以延缓大脑衰老,而且可以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3、调节情志生活有规律,
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使大脑皮层兴奋部位轮流得到休息,防止过度兴奋而加重神经系统负担。神经细胞是否萎缩,对人的衰老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大脑皮质的过度紧张是引起动物早衰的唯一原因。当人的神经系统正常机能遭到破坏时,体内外环境平衡失调,会引起各种脏器的功能低下,导致早衰。所以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是防止早衰、防止大脑功能减退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