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09:01 来源:网友分享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制至今仍有许多争论。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逆行性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合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一)轻微脑震荡。受伤后,只有短时间的(有时只有数秒钟)头昏眼花,眼前发黑,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二)中度脑震荡。受伤后可能发生数分钟甚至一小时的昏迷,大部分病人在清醒后有头昏、头疼现象,数日或更长的时间不消失。
(三)重度脑震荡。昏迷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的病人数日才清醒过来,清醒后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记忆力下降,出现近事遗忘症。
关于脑震荡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有争议。一般认为引起的意识障碍主要是脑干网状结构受损的结果。这种损害与颅脑损伤时脑脊液的冲击(脑室液经脑室系统骤然移动)、外力打击瞬间产生的颅内压力变化、脑血管功能紊乱、脑干的机械性牵拉或扭曲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脑震荡仅是中枢神经系统暂时的功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受力部位的神经元线粒体、轴突肿胀,间质水肿;脑脊液中乙酰胆碱和钾离子浓度升高,影响轴突传导或脑组织代谢的酶系统紊乱。临床资料也证实,有半数脑震荡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有器质性损害。有学者提出,脑震荡有可能是一种最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也有学者认为脑震荡是由于外伤,使络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髓海不足而致头痛、头晕等。严重时可并发脑水肿脑出血等。本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耳鸣、失眠健忘,儿童可伴有呕吐,同时出现躁动不安或嗜睡,舌质红、苔白,脉弦。
1、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2、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
3、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
4、暂性脑干症状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5、继发性脑干网状神经损伤会发烧,是头伤后脑部发生无菌炎性水肿导致脑干网状神经轻损。抓紧时间治疗退烧。脑震荡是会引起发烧的,并且发烧时,是很严重的状况了,在您身边出现了发烧的脑震荡病人,一定要快速送往医院治疗,以免发生不测。
脑震荡可根据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而诊断,由于脑损伤较轻,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例如头痛者给予镇痛剂,呕吐明显而不能进食者给予输液,而且伤后早期宜安静休息,少思考问题和阅读报章,并注意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经治疗数日或数周后,本病大多能治愈。
由于本病可与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伤后最好留院观察和治疗一段时间(5天左右),一旦发现颅内血肿即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回家的病人,亲人亲友应在1—2天内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注意头痛、呕吐和躁动不安等症状,如病情恶化应立即到医院进行CT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由于头部外伤脑组织受到损害,最初出现意识丧失,恢复后多有健忘、逆行性健忘、科尔撒科夫综合征、神经衰弱状态、性格变化等症状。对这种非肉眼所能见的脑组织变化称为脑震荡。部分脑组织受破坏者称为脑挫伤。脑震荡可能是脑组织全部功能障碍所致的特有症状。发病机理可以考虑是由于脑的血液循环障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和延髓的障碍。
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脑震荡是最轻的颅脑损伤,一般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但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是否合并较严重的脑挫裂伤和颅骨血肿等。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特别要注意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必要时应作进一步检查,如腰脊穿刺、颅骨X光片、超声及CT等,以便即时作出诊断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