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5 09:49 来源:网友分享
体寒就是怕冷 怕凉 手脚冰凉。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
首先从调和脾胃开始,吃一些山药,薏米,芡实,红枣,山楂(少量),想方设法让自己打喷嚏,不要刻意用西药阻止自己的感冒(不是流感),坚持下去,还要早睡早起,不能太累。再就是适当锻炼,把寒气通过出汗的方式排掉。或者通过在背部膀胱经刮痧和拔罐的方式把寒气和湿气排走。
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
饮食疗法
1、控制水分:“多余的水分”是体寒女性的大敌。多余的水分不仅会吸走身体的热量,还会使肾脏机能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过剩的水分也会成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
2、“阴性”食物要温热后食用:牛奶、豆腐、青菜等食物原属“阴性”,容易造成体寒,而经过温热加工后,就能转换为阳性,所以,这类“阴性” 食物最好是经过加热加工后再食用。
3、多吃北方水果少吃南方水果:产于南方的水果往往比北方的水果更“寒”,也更容易造成体寒。比如,香蕉与苹果相比,香蕉更容易令身体感到寒冷,所以,体寒者应在选择水果时,以北方水果为好。
有些人体质虚寒,尤其是女性,冬日畏寒,手脚冰凉,血脉不通,由此还可引发多种病症。这种体质有些是天生的,也有些是因为后天保养不当引发的。只要日常妥善调理,还是可以很大程度改善的。
1、自制药膳红枣。红枣营养价值高,味甘,性温,补中益气,是调理体寒的一大圣品。购买时最好买散装的,二三十元一斤的就可以了。选择饱满红润,有淡淡枣香,无黑点霉坏。洗净泡30分钟左右后,沥干。辅以黄芪、当归、太子参(老年人或有肢体麻痹症状的可加天麻)等中药,洗净切片。与红枣一起加水没过,大火煮开后,小火加盖慢熬至一半水时,加入冰糖适量,继续小火慢熬至水呈粘稠状裹于红枣表面。用塑料、玻璃或搪瓷器皿盛出晾凉。可根据各人情况,调些蜂蜜。放入冰箱,冬日每天取食十粒左右。夏日可酌量减少。长期服用,对改善体质很有效。
2、忌食或少食寒性、凉性食物。例如螃蟹、凉茶、西瓜、海产品等。夏日勿贪凉而多用冷饮、冰饮品。
3、注意保暖。体寒的人体内本就寒气多,更要注意保暖,勿使寒气入体。例如夏日空调间勿久待,室温保持26度以上,风扇勿对着长时间吹。关节、颈椎、肠胃等部位勿长时间裸露受寒。
4、临睡前(尤其是冬日)用加了姜汤的热水泡脚15分钟以上。期间可多次加入热水,以保持高水温。这样可以使血脉循环通畅。睡前在被窝里加两个热水袋,一个在脚部,一个在胃部。这两处暖了,全身就都暖了。
5、可去有资质的养生馆、洗脚店做精油按摩或开背。也可以去正规医疗机构拔火罐去湿气寒气。
女性体寒的原因
虽然体寒不是一种疾病,但若无视体寒和低体温的话,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如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变慢等等。
1、运动不足
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对着电脑懒得动的OL们,不但要小心体寒的到访,还要防着头痛和肩膀酸痛来凑热闹。运动不但可以舒缓筋骨,也有利于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不必勉强去做激烈运动,就只是站起来伸伸懒腰,动动腿去倒杯茶,让肌肉活动起来。
2、饮食问题
吃太多会导致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道,分配给各肌肉的血液就会减少,因而导致体寒。另外,过分喜爱吃寒性食品和冷饮,喝太多的水和过分限制盐分也会导致体寒。
3、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管一收缩血液循环就受阻。如不改善血液循环不通畅的情况的话,最终全身的血液循环都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使体温低下。
4、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是由于血液中的成分的含有量发生了变化。因为血液负责运送体内的废物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输量的增加,血液中也会积蓄一些废物和毒素,引起血液粘稠。在中医看来,血液不流通会导致“淤血”,而淤血就是指血液粘稠的状态。
在很多人的认知范围里,但凡出现了口腔溃疡、口干口臭、牙龈出血、暗疮、眼睛红肿、嗓子疼、便秘等问题,都能用俩字概括:上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上了火,那当然是想尽办法来把这团不合时宜的小火苗扑灭。
然而有这样的一类人,虽有着「惹火」的体质,同时也伴随着如下问题:
畏寒肤色暗沉,长黑斑肢体水肿痰多四肢不温,严重者冷及手肘膝盖时而肚子冷痛腹泻,时而便秘舌淡胖,苔薄男性阴囊冰冷潮湿女性痛经,小腹冷,白带清稀
出现这类情况的同学,便是传说中神秘的「上热下寒」体质了。
中医「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卷一》对于体寒又上火的现象解释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这个道理在初中物理课上老师也讲过类似的现象。为什么热空气总能向上升腾而冷空气总是沉降呢?很简单,热空气中分子活跃度高,密度较小,因此容易上浮;而冷空气中分子活跃度低,密度大,因此容易下沉。
对应到人体,我们就可以这么理解:
因为种种原因,人体阳气受损,导致阴寒之邪大量内生或外侵,逐渐沉降,积聚于下。此时肾脏之中的元阳(命门之火)已经无力应对如此多的寒邪,只能一个劲地向上迁移。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命门之火无法到达原本的目的地,去温煦五脏六腑,而上焦部分总是无辜地被这团小火苗灼烧着,因此就出现了这种体寒又上火的怪现象,且总是反复出现。
有人一定会问,上火吃牛黄解毒片可以不?喝苦丁茶可以不?吃三黄片可以不?黄连上清片可以不……
这些我们信口道来的去火之物,无一不是苦寒之性。对于有实热证的同学,点到即止地服用是可以清除不速而至的邪火的。而对于上热下寒的人来说,虽能逞一时之快,清一时之火,但在这个过程中,苦寒之药已经悄无声息地消耗着你体内那一丢丢阳气。如果依然执迷不悟,日积月累,一些可怕的病症会难以置信地找上门来,比如抑郁症,不孕不育,尿毒症,肾衰竭,各类肿瘤等等。
OK,说到这儿,不想吓唬你们了,甩点解决上热下寒这种体质的干货:
自制贴敷,引火归元
如果你体寒又不小心上火,可以准备吴茱萸50克,肉桂50克,两药磨成细粉后用40ml陈醋和适量热水调和成膏状(禁止内服)。到药店买小号的空穴位贴,晚上睡前取适量药膏放在穴位贴的圆圈里,贴于脚底的涌泉穴上,睡醒揭下,连敷七天。
涌泉穴
卷足,足底前三分之一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有些同学属于敏感肤质,可能会对穴位贴的介质过敏,这样的话就要考虑选择其他方法了。
泡脚降火
对于畏寒、四肢不温的同学来说,泡脚是再合适不过的法子了。
取艾叶(最好是艾绒)15克,吴茱萸15克,加入1000毫升清水煮沸20分钟。待其冷却至合适温度后泡脚即可。
自制肉桂小米饭
总是被这种问题困扰的同学,不妨试试「火神派」大家李可老先生名方「油桂米丸」的简化版:
取肉桂8克,磨成细粉;小米150克,蒸熟。食用时将肉桂粉均匀撒在小米饭上,拌匀,当作主食吃。
肉桂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小米「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两者配合,同气相求,不仅能让上窜的火去到该去的地方,还能补脾肾、助阳气,两全其美。
艾灸调理
对于不听话的这一团小火苗,我们需要用合理的方法把它引到应该去的地方,同时依靠外力驱散积聚在身体下部的寒邪。那么艾灸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了。
调理时,取气海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10~15分钟,每日1~ 2次。
气海穴
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两横指处,即为此穴。
体质三忌
「上热下寒」的体质貌似难搞,其实把生活习惯调整过来,尤其三忌:忌饮食寒凉,忌思虑熬夜,忌纵欲过劳。然后配合上面的几个招数,一周下来就会初见成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