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06:33 来源:网友分享
1.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X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胶质瘤的机会就会增加。
2.遗传因素:这里并不是说胶质瘤会遗传,而是说由于一些遗传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存在某些抑癌基因的缺陷,在有外源因素的作用下,这类人胶质瘤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感染:一些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某些感染能够诱发脑肿瘤(颅内肿瘤),特别是在怀孕期间的感染对胎儿的未来威胁更大。
4.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5.污染的空气:已经证实不仅长期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劳动者发生脑肿瘤(颅内肿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就是他的孩子肿瘤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的孩子。这些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有关,主要是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烃类化合物。有杀虫剂污染的空气也在此列。
6.电磁波:最近有些研究已经证实电磁波对人体是有危害的,长期暴露在有电磁波的环境中,脑肿瘤(颅内肿瘤)有增加的趋势。在此,我要提醒大家手机很可能就在此列,只是现在还没有研究去证实罢了。
7.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些因素当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但已经证实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发生有关。
小儿脑干胶质瘤的预后主要与肿瘤的病理性质、部位、大小、手术的技术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有关,此病采取的治疗手段主要如下:
1、放射治疗
颅内压不高、边界不清的实质性肿瘤首选放射治疗,一般放射总量应达50~55Gy,超过此剂量会造成放射性坏死,照射部位通常为脑干肿瘤局部。多数患者放疗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好转,但缓解期通常不超过8个月。近年,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已显著提高,最高可能已经达到了40%左右。
2、手术治疗
对于突出于脑干表面或有囊变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为解除脑干的压迫、恢复脑脊液循环的通畅及明确肿瘤性质。应在不增加神经功能损伤的情况下,尽可能显微镜下多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术中进行脑干神经功能监测,利用超声吸引器(CUSA)和激光(Laser)切除肿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由于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脑干已不再是手术的禁区,许多类型的脑干肿瘤如外部生长型、囊性型及一些局限型、颈延髓交界型肿瘤,手术后不需其他辅助治疗便可获得很长的生存期。对于内部浸润型肿瘤,无法手术,主要靠放射治疗。
3、化疗
有人对无法切除的小儿脑干肿瘤进行放疗后联合化疗,选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卡莫司汀(卡氮芥)、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氟尿嘧啶等,但疗效并不肯定,故非临床上常规应用。
现代医疗水平下,很多疾病都找到攻克的难题了。小儿脑干胶质瘤是能治愈,所以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要被一些谣言所吓倒。尤其是在一些信息闭塞的朋友,不要被一些谣言或者庸医所坑害。
胶质细胞瘤的分类:1990WHO将胶质瘤进行分类,见下表:
星形细胞的肿瘤 混合性胶质瘤
1、星形细胞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2、间变性(恶性)少枝—星形细胞瘤
3、胶母细胞瘤 脉络丛肿瘤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1、 脉络丛乳头状瘤
5、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2、脉络丛癌
少枝胶质细胞的肿瘤 来源未明的神经上皮肿瘤
1、少枝胶质细胞瘤 1、星形母细胞瘤
2、间变型(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2、星形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性肿瘤 3、大脑胶质瘤病
1、室管膜瘤 松果体肿瘤
2、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 1、松果体细胞瘤
3、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2、松果体母细胞瘤
4、室管膜下瘤 3、混合性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瘤
胚胎性肿瘤 神经元胶质细胞瘤
1、髓上皮瘤 1、神经节细胞瘤
2、神经母细胞瘤 2、神经节胶质瘤
3、室管膜母细胞瘤 3、间变性(恶性)神经节胶质瘤
4、神网膜母细胞瘤 4、中枢神经细胞瘤
5、髓母细胞瘤 5、嗅神经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2、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