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6 08:24 来源:网友分享
1、轻微的小漏斗胸可以没有症状,畸形较重的小儿漏斗胸的症状可压迫心脏和肺,影响漏斗胸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肺活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增多,活动耐量降低。幼儿循环系统症状较少,年龄较大的可以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脉快、心悸,甚至心前区疼痛,主国是因为心脏受压、心排血量在运动时不能满足需要,心肌缺氧,因而引起小儿漏斗胸的疼痛。有些小儿漏斗胸患者还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以及收缩期杂音。小儿漏斗胸的症状较轻者常未被注意。有些虽有吸气性喘鸣和胸骨吸人性凹陷,但常未能检查出呼吸道阻塞的原因。漏斗胸患儿常体形瘦弱,不好动,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2、年龄小的漏斗胸患者畸形往往是对称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漏斗胸的症状畸形逐渐变得不对称,胸骨往往向右侧旋转,右侧肋软骨的凹陷往往较左侧深,右侧乳腺发育较左侧差。后胸部多为平背或圆背,脊柱侧弯随年龄逐渐加重,年龄小时不易出现脊柱侧弯,青春期以后漏斗胸患者的脊柱侧弯较明显。小儿漏斗胸的症状可畸形压迫心肺,心脏多数向左侧胸腔移位。小儿漏斗胸患儿往往表现为一种 的虚弱姿势:颈向前伸,圆形削肩,罐状腹。
漏斗体积评测法
对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胸部便出现浅的凹陷,且随年龄增长,凹陷进行性加深的患儿,可采取漏斗体积评测法:
1、漏斗部注水测量水量:令患者仰卧,在漏斗部注水然后测量水量,也可以了解漏斗胸的严重程度,重症漏斗胸的容水量可达200ml左右。
2、体表波纹分域图:这是客观描述畸形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出凹陷部分的容积,确定漏斗畸形的严重程度。
3、漏斗系数(FI):FI=(a×b×c)÷(A×B×C),其中a、b、c分别是漏斗胸凹陷部的、横径和深度;A、B、C分别是胸骨的长度、胸廓的横径、胸肌角至椎体的最短距离。判断漏斗胸凹陷程度的标准是:重度:FI>0.3,中度:0.3>FI>0.2,轻度:FI<0.2。
影像学检查
对于胸廓凹陷出现较晚,单凭目测无法判断其严重程度的患儿,可采用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多见为窦性心律不齐,P波双向或倒置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受压转位、电轴偏等。
2、胸部X线:显示胸骨下部和相邻肋软骨下陷,脊柱与胸骨间距缩短,心脏左移和肺部纹理增粗。严重者胸骨末端与脊柱椎体相接。
3、心血管造影:显示右心受压畸形和右室流出道受阻。
4、胸部CT片:能更清楚地显示胸壁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心脏移位程度。
误区一:
漏斗胸是由缺钙引起
“缺钙与佝偻病的联系早被人们证实,但佝偻病指的是全身骨骼发育的异常,这种异常如果出现在胸廓的话,多表现为鸡胸或复杂的畸形,很少表现为漏斗胸,所以漏斗胸的发生与缺钙没有太大的关系。”专家说。
但时至今日,在很多医院的儿科甚至胸外科病房里,医生依然向患者解释缺钙是漏斗胸产生的原因,使漏斗胸患儿没完没了地补钙。这不仅没有起到治疗的效果,还耽误了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
误区二:
漏斗胸是一定会遗传的
据专家介绍,关于漏斗胸的发病机理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三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第一是来自胎儿时期肢体对胸廓的压迫;第二是胸廓各部位不协调的发育;第三是遗传的因素。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似乎都可以解释一部分漏斗胸患者发病的机理。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用一种假说解释,也就是说至少有些患者不是由于遗传致病的。
在临床中发现,确实有父子、兄弟甚至几代亲属都存在漏斗胸的情况,但更多的患者没有任何家族遗传的迹象,所以专家认为,漏斗胸是遗传病的说法,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
误区三:
轻度的漏斗胸不会压迫心脏
专家指出,对于一些轻型的漏斗胸患者,由于没有表现出压迫心脏的症状,当医生告知可能压迫心脏时,患者常常会误解医生的意图,以至于产生抵触情绪。
其实对于健康人来说,人的胸骨与心脏是紧挨在一起的。正常人的胸骨对心脏就有一定的挤压作用,当胸骨存在凹陷时,这种压迫就难以避免了。凡是漏斗胸患者,只要存在胸骨的凹陷,不管程度轻重都必然压迫心脏,所不同的只是压迫的程度以及有没有产生症状罢了。
1.俯卧撑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锻炼方法,不过女生做的时候通常可以双膝着地,如果你有力量,也可以按照标准的俯卧撑姿势来进行锻炼。重复此动作3组,每组10次。
2.胸前挤压
这个动作既可以锻炼胸部,也可以锻炼肩膀和手臂。盘腿坐在地上,双手中间夹一个球(也可以徒手做,即双手紧握互推),注意小臂要与地面平行。双手挤压球时,感觉胸部用力,然后保持1-2秒再慢慢松开。重复此动作3组,每组20次。
3.哑铃卧推
仰卧在踏板上,头、肩、臀部紧贴踏板,交叉腿屈膝在胸前。两手各握一哑铃,手掌向前,注意手腕要直,与手成一直线。肘部略低于踏板,然后垂直向上伸出哑铃,但不要完全伸直手臂,保持微弯。这时手腕、两肘与两肩在同一平面,然后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举起哑铃时呼气,下放哑铃时吸气。这个动作重复3组,每组10次。
4.胸上提拉
仰卧在踏板上,头、肩、臀部紧挨地板,交叉腿屈膝在胸前。两手握住一个哑铃慢慢向上伸直,然后向后缓缓落下至头后,落下时吸气,举起时呼气。要控制好速度,太快就无法锻炼到胸前的肌肉。重复此动作3组,每组10次。
温馨提示:
对于胸廓畸形不严重的患儿主要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其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