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08:24 来源:网友分享
一般癌症手术后都需要放化疗进行巩固治疗,以防有残余病灶复发转移,但是放化疗对患者的伤害性很大,往往会导致患者身体非常虚弱以致无法完成整个疗程。建议采用介入治疗,直接作用与病灶,快速消灭癌细胞,毒副作用微乎其微。
结肠肿瘤的治疗是一般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应切除肿瘤相临近的一段范围的肠管及周围的淋巴结,目前国内外对不同部位的结肠肿瘤手术切除的范围已有明确的规定。部分病人及家属对腹腔镜手术能否达到肿瘤根本性切除的效果尚有顾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腹腔镜手术微创的效果是通过减轻对腹壁和腹腔内不必要的损伤和骚扰达到的,同时腹腔镜手术视野较开腹手术更清晰。微创手术切除的范围与开腹手术是相同的,同样可做到根本性切除。
根据国内外大量资源进行对比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相同,在术后肿瘤复发率方面没有差异。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手术对肿瘤患者的打击,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
1、观察结肠癌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2、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饮食应循序渐进。
3、保持引流通畅,并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管。
4、长期置尿管者,应每日清洗尿道口,预防尿路感染。
5、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涂用氧化锌软膏或紫草油。
6、作好结肠癌人工肛门的护理。手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侧卧位,使人工肛门的一侧在上,这样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定时用手指带上指套扩张人工肛门,当大便变细时,扩张更为需要。
护理事项:
(1)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消耗量呈正比,即高动物蛋白、高脂肪膳食易导致结肠癌。
(2)经济发达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高,这主要与他们的膳食结构有关,除了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外,饮食过于精细,如牛肉、少纤维素及精制米面,即所谓“西方文化饮食”,易发生结肠癌。这主要是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可能有致癌或协同致癌的作用。少纤维素的饮食可使粪便量减少,并使大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以致使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提高,与结肠粘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粘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发生癌变。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
1、大便习惯的改变: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而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此外,若癌肿位置较低,还可出现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像慢性阑尾炎发作。而左半结肠癌时,多表现为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或慢性梗阻症状如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
3、中毒症状:早期结肠癌症状还包括常表现为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4、腹部包块:50%左右的患者可发现腹部包块,系癌肿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而晚期结肠癌由于癌肿浸润较甚致使包块可固定。
5、粪便带血或粘液:右半结肠癌时,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使之与粪便充分混合,导致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而左半结肠癌则其出血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有1/4的患者可在粪便中肉眼观察到鲜血和粘液。
结肠癌化疗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先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消瘦,咳痰等症状。化疗的近期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化疗的毒副作用很大,会杀伤正常细胞,抑制骨髓造血,出现恶心,呕吐,脱发,感染,出血等症状。目前针对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治疗效果很显著,中医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1、疲劳:这是放(化)疗的后遗症之一,在放(化)疗期间,人体耗费大量能量,需要用自身的免疫力来进行调节。大多数大肠癌患者在放(化)疗进行几个星期后都会感到疲倦,而且随着放疗的持续进行会更感到疲劳。
2、皮肤干燥:治疗部位的皮肤敏感,看上去发红、起皱。几周后,大肠癌患者的皮肤由于放化疗变得干燥。放化疗结束几周后,多数的皮肤反应会消除。
3、血液细胞减少:如果病人的血液检查显示放化疗降低了白血球数或血小板数,治疗会暂缓一周,以便增加大肠癌患者的血细胞数量。
温馨提示: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