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07:04 来源:网友分享
星形细胞肿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该如何治疗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星形细胞瘤该如何治疗呢?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明显增大,应积极治疗。治疗以手术为主,争取做到肿瘤全切除。肿瘤范围切除愈广,对放疗效果愈佳,且可减少易引起恶变的肿瘤细胞。肿瘤经常自皮质表面一直长向深部白质。在皮质处肿瘤常有清楚界限,而深部白质U纤维处肿瘤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因此当深部肿瘤生长于丘脑、基底节、脑干等重要结构处,全切肿瘤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仅可予大部切除肿瘤。
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方案目前尚存在争论。由于肿瘤生长缓慢,在患者出现症状前后的影像学上可长期无明显改变,因此有专家认为对星形细胞瘤治疗的目的是以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对长期无症状的患者可对其进行间隔期为3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更有作者提出放疗或是手术可加重症状,并且有时非但不能减缓肿瘤恶变的发生,甚至有促使肿瘤恶变的可能。
星形细胞瘤的术后放疗仍有争论,至今为止尚无设计合理的完整研究提示术后放疗对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放疗另可产生放射性不良反应。肿瘤免疫组化染色BudR或Ki-67阳性,或PET检查发现肿瘤内有高代谢区者。提示应行放疗。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在尚未对放疗有研究结论之前,对手术未能全切肿瘤的患者,术后应进行放疗。瘤床放射剂量应达到54Gy。部分患者在行肿瘤活检后行放疗也可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星形细胞瘤当前不建议行化疗。
位于大脑半球的肿瘤一般可手术切除,如位于非功能区可连同脑叶一并切除,肿瘤位于深部可做部分切除加外减压术。视神经胶质瘤和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要注意保护丘脑下部。浸润性的实质性小脑星形细胞瘤手术原则与大脑半球表浅部肿瘤一致,囊性小脑星形细胞瘤若“瘤在囊内”只要将瘤结节切除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脑干肿瘤可用显微技术切除,如梗阻性脑积水未能解决时可做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一般实质性星形细胞瘤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
以上介绍的是星形细胞瘤该如何治疗,希望本文能让你对星形细胞瘤治疗有进一步的了解,全球医院网提供了相关星形细胞瘤检查化验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种边界较清,缓慢生长,常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的囊性星形细胞瘤,双相型组织学特点:致密区含Rosenthal 纤维的梭形细胞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和颗粒小体形成。
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巨颅症、头痛、内分泌紊乱、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体征,这是由肿瘤的占位效应和脑室梗阻引起的。肿瘤很少累及大脑皮质故癫痫发作少。肿瘤生长速度慢,所以不会出现肿瘤快速增长的症状。 眶内肿瘤可出现眼球外突。视路肿瘤常造成视野缺损,但早期可无视野和视力的变化。巨大下丘脑肿瘤经常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包括肥胖、尿崩症。下丘脑一视交叉肿瘤可在儿童中发生软脑膜播散,预后不良。
丘脑肿瘤常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内囊造成局灶神经障碍,如偏瘫。小脑肿瘤在20 岁前表现出行动笨拙、进行性头痛和恶心呕吐。脑干肿瘤常发生于背外侧部,出现脑积水或脑干功能障碍体征,这可与桥脑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形成的对称性"桥脑肥大"相鉴别。脊髓肿瘤表现为肿瘤生长引起的局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所有神经轴,好发部位包括:①视神经(视神经胶质瘤);②视交叉/下丘脑;③丘脑和基底节;④大脑半球;⑤小脑(小脑星形细胞瘤);⑥脑干(背外脑干胶质瘤)。脊髓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不太多见。下丘脑、丘脑和脑干大的病变突入脑室内,所以很难确定它们的原发部位。
星形细胞瘤相对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2年,有时甚至l o年,临床症状包括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前者主要取决于颅内压增高,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疯、复视、头颅扩大利生命体征变化。后者则取决于病变部位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性。
肿瘤位于大脑半球者约有Go%发生癫痈,1/3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肿瘤J“泛侵犯额叶,尤其是侵犯骈服体至对侧半球的病人有明显的精神障碍,包括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情感异常、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及计算力下降。位于额枕叶者,累计视觉或视觉巾枢可表现为幻视、视野缺损。位于额叶中央前回附近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对侧瘫痪。位于顶叶下部角回和缘上回者,可有失算、失读、失用及命名障碍。累计优势半球的运动或感觉性语言中枢的肿瘤,可相应出现运动或感觉性失语。
星形细胞瘤护理要点
(1)注意观察病人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的性质和部位持续时间,呕吐的性质、量。
(2)病人出现精神障碍时,要有专人看护,遵医嘱给予镇静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观察癫痢发作的先兆及发作的类型。
(4)按时服用抗癫痫药。
(5)病人有视力障碍时应加强防护。
(6)对出现失语的病人采取有效沟通方式及语言训练。
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胶质瘤的80%,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了解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对于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中依据细胞生物学特征主要将星形细胞瘤分为Ⅰ~Ⅳ级。
Ⅰ级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少见的尚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
Ⅱ级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病程进展较缓慢,纤维型、原浆型、肥胖细胞型较常见,少见的还有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瘤星形细胞瘤。
Ⅲ级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病情发展至该级别往往恶性程度高,半数以上有囊变,多位于大脑半球,并侵犯基底节与丘脑,血管丰富,易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从而致病情突然恶化,病程多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