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10:39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 揭秘君
这话题很“燃”,不管你信不信,揭密君不敢相信,说粤语竟然容易导致鼻咽癌发生…
2004年《海南医学》曾经杂志刊登一篇学术论文引起争议。
《鼻咽癌语音易患因素与难患因素分析》一文中作者称粤语中有其独特的鼻音韵母,发音时普遍应用鼻咽及鼻窦的共振,使鼻咽特别是鼻咽顶黏膜反复受振动波的刺激,长期振动会引起黏膜肥厚、增生,并以基因的形式向下遗传,不断的增生引起非典型增生,继而形成上皮性肿瘤。
作者张浩亮、于锋和孙子谋收集和研究了1998年9月~2004年5月在广东省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和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鼻咽活检确诊鼻咽癌的病例共892例进行研究。
最后推断说粤语可能是广东人易患鼻咽癌的原因之一。
一念对碰:粤语致癌发起者与专家的观念对碰
1.关于粤语使用人群的议点:
作者认为:
移居海外的老广州容易得鼻咽癌,与他们在社区使用粤语有关。
专家认为:
上世纪中,大量北方干部南下工作,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学会使用粤语并长期作为主要沟通语言交流,其后代也多以广州话作为主要语言,在这一批人中,患鼻咽癌的人不多。
2.关于语言是否致癌的议点:
作者认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4~1992年对16536名鼻咽癌患者进行统计,发现14岁以下病人仅占0.11%。有人认为这说明粤语使用越久的人越容易得病。
专家认为:在鼻咽癌高发的突尼斯,儿童病人占30%~40%。研究者认为儿童发病与遗传有关,但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当地语言和鼻咽癌发病率之间有关联。
3.关于鼻咽癌检测方法的分歧:
作者认为: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学说由于在临床上检验时假阳性几率过高,它的实践意义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质疑。
专家认为:近年来采用更加敏感和有针对性的ELISA法来检测,对广东鼻咽癌高发区3万人测查后得出结论,新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比传统的方法高出至少4倍,每20个EB病毒阳性人群中可发现一个鼻咽癌患者,早期诊断率提高到76%。
4.关于语言历史的议点:
作者认为:粤语前身为古中原话,广州人有古代中原人的血统而现代广州人比现代中原人的鼻咽癌发病率高,这一点不支持“鼻咽癌通过遗传基因使然”的理论。
专家认为:古壮族后裔居多与鼻咽癌高发有关联。广府人也携带古壮族的基因。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通婚导致现代广府人身上的古壮族血脉被“稀释”,但致病基因仍然潜伏,一旦条件具备就发病。
读者们先别冲动,尤其是粤语发烧友们先放下手中的刀子。文章作者之一的于锋教授表示“文章不成熟只是学术探讨”。
他指出,目前鼻咽癌发病的确定因素只有基因和EB病毒感染。要确定粤语和鼻咽癌发病是否有关,必须语言学家、医学家甚至物理学家一起合作,通过长期、大规模对照的研究来找出依据。
揭密君:这个研究很不严谨,犯了常识性错误
作者发现了“说广州话的人鼻咽癌发病率高”的相关现象,但不能草率得出“说广州话更容易得鼻咽癌”的因果结论。
好比如,得了鼻咽癌的患者说粤语的时候(尤其是遇到鼻音韵母)会有点难受,但不能草率的认为粤语的鼻音韵母是人患得鼻咽癌的原因。
目前哪些因素会导致鼻咽癌?
相关数据显示,鼻咽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不少教科书上称鼻咽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且男性多于女性。
但近年来发现,鼻咽癌患者有年轻化趋势,30多岁、甚至20多岁、10多岁的青少年患者也不在少数。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多,早期症状如果有以下5种中的3种请提高警惕。
1.涕血
涕血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鼻涕中带血或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涕血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
涕血量不多时,经常被患者疏忽,误认为是鼻炎或鼻窦炎,或被当作咯血到内科误诊。
2.鼻塞
鼻塞是鼻咽癌另一个早期表现。大多表现为单侧鼻塞。当鼻咽肿瘤增大时会导致双侧鼻塞。
3.耳鸣、听力下降
早期患者会觉得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也是鼻咽癌。该症状是由于鼻咽癌新生物堵塞患侧咽鼓管口所致,常被误诊为中耳炎或其他疾病…听力降低是鼻咽癌进一步恶化的现象,需要及时治疗。
4.头痛
初诊鼻咽癌时,大约7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鼻咽癌的头痛症状常表现为偏头痛、颅顶枕后或颈项部疼痛。鼻咽癌头痛大多与癌组织侵犯颅底骨质、神经和血管有关。
5.颈部淋巴结肿大
不少鼻咽癌患者往往是自己无意中在脖子上触摸到“包块”而就医。这种“包块”其实是肿大的淋巴结。鼻咽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被误诊为炎症。
对于经消炎治疗无缩小,甚至持续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尤其是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多个互相融合成团的无疼痛颈部肿块,需要及时就诊。
揭密君:说粤语不会有太大毛病,毕竟都是国家语种之一,如果真有人发现“语言能致癌”那他将是诺贝尔下一任人选了,我也是说粤语的,那么你呢?
温馨提示:
鼓励患者进食,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