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可以自愈吗 患上这个病后有哪些症状

2018-06-24 09:03 来源:网友分享

一、植物神经紊乱能自己好吗

  1.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因素,如精神刺激、紧张、过劳、浓茶、咖啡等。改善环境,减少刺激;平时要培养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膳食;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多参加体育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规律。

  2.心理疏导

  自我调整心态、放松精神。要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症状严重时,可进行专业心理干预治疗,提高自己的心理应对能力。

  3.药物治疗

  (1)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常用的有谷维素、维生素B1等。

  (2)对症治疗药物 心慌可用小剂量心得安;胃肠功能紊乱可用多酶片或胃蛋白酶;失眠者可睡前服用地西泮;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可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对症治疗。

  4.病因治疗

  若为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疾病如甲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去除病因。

二、植物神经紊乱的表现是什么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当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储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与直肠收缩促进废物的排除。当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则表现为瞳孔扩大、眼裂增宽、眼球突出、心率增快、内脏和皮肤血管功能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受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围血容量增加等。

  因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其临床表现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患者自觉症状繁多。如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濒死感等心脏神经症;胃痛、胃胀、呕吐、腹泻等胃肠神经症;有的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皮肤发麻、皮肤发痒,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男子遗精、阳痿等。常伴随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质性疾病治疗常无效。

三、植物神经紊乱是怎么造成的

  1.遗传因素

  在临床上,已经查明遗传因素同精神障碍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虽然在调查中可以认定上诉疾患在遗传方面有明显的趋向性,但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结论性的结果。因为遗传性是“先天既得性”与“后天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说遗传性的显现,是同患者病前和发病时的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2.素质因素

  素质里包含有心理素质和躯体素质两个方面。所谓心理素质就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稳定性。临床上表现为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强度、速度、觉醒度和情绪系数。躯体素质是指个体反应潜力和决定个体精神活动方式的生物学基础。

  3.性别因素

  女性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等特点会引起情绪不稳、冲动、焦虑等临床表现。这与中枢神经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有关。因为女性如出现月经过少或泌乳等现象时,就会反馈到中枢神经而促使体内催乳素升高,这样就会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精力减退和对应激的耐受力下降等症状发生。男性多受酒精和烟草的影响,体内血睾丸酮水平的降低会诱发男性的抑郁症的发生。

  4.生物因素

  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也可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精神障碍。如脑部的感染、肿瘤、外伤、出血、中毒、变性、营养代谢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器质性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脑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四、植物神经紊乱如何检查诊断

  检查

  1.卧立位试验

  平卧位计数1分钟血压和脉搏,然后起立后再测量血压和脉搏。由卧位到立位血压下降10mmHg以上或脉搏增加超过10~12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超过10~12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皮肤划纹试验

  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皮肤受刺激时,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皮肤变白;副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皮肤变红。皮肤划纹征在正常人也可出现,只有持续时间过长或无论轻重划法都出现一种皮肤反应时,才有临床参考意义。白色划纹征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血管收缩所致。红色划纹征可能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血管扩张所致。

  诊断

  当患者症状繁多,主要不适超过6个以上,且涉及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并难以用单一器官疾病来解释时,就应考虑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或失调。诊断时一般首先需排除器质性病变。还需与广泛性焦虑、疑病性神经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相鉴别。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神经内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