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07:35 来源:网友分享
儿童蜘蛛痣的原因可能是由发育阶段雌激素水平升高所导致的。但皮肤出现蜘蛛痣并非都是疾病信号,约10%~15%的正常人也可有蜘蛛痣,如6~10岁儿童和年轻女性,尤其是孕妇,约40%健康孕妇都有蜘蛛痣。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经检测有明显蜘蛛痣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和一些健康孕妇的血液中雌激素都比正常人高几十倍。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功能损害时,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降低,导致血中的雌性激素,特别是17-β雌二醇及雌酮增高,以致引起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还可见于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库欣综合征等。
蜘蛛痣易发生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部、颈部、上胸部、肩部及上肢部等。可见于肝硬化、急性肝炎等肝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者,如儿童、孕妇等人群。
它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表现为中心部直径2mm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若用铅笔尖压迫中心部,蜘蛛痣就会消失,因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从中心点流向周围毛细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压则血流阻断,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
a 本病可自行发生,多见于妊娠妇女、肝硬化患者及甲状腺毒症等,
b 亦可见于正常儿童,
c 皮损多见于面部,尤其为眶下、颊部靠上部位及前胸部和手,
d 皮损为一中央突起的红色点状丘疹,周围有红色小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状如蜘蛛,
e 透明玻片轻压有时可见搏动,
f 皮疹中心施压力可见皮损消失,
g 皮损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尤其在有肝损害时更多见。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常在其脸部、颈部、上肢、胸部和背部出现数个、数十个甚至数百个红色小点,四周有细小的分枝,外观看起来象一个个小红蜘蛛,因此叫“蜘蛛痣”。用大头针或火柴压迫蜘蛛痣中央可使其消失,停止压迫则复现。蜘蛛痣的出现与体内雌激素有关。当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功能发生障碍时,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退,体内雌激素相对增加,引起动脉性毛细血管扩张所致。随着肝炎病情的减轻或加重,这种蜘蛛痣会逐渐消失或增多。
虽然蜘蛛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标志之一,但是蜘蛛痣并不为肝炎、肝硬化所特有,许多能引起末梢小动脉扩张的疾病,也有可能出现蜘蛛恙,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等。长期饮酒的人,甚至正常人也可偶然发现。女性在月经或妊娠期发现蜘蛛痣并不稀奇,但这种蜘蛛痣常不典型。因此,见到蜘蛛痣不必大惊小怪,要根据不同对象及以往病史综合分析。
一般的来说,蜘蛛痣是肝脏病变的表现,在某些人的脸、颈、上胸、手背等部位的皮肤上,可以发现孤立的、向四周放射的红色小血管,看上去像是一个红色的小蜘蛛,所以称之为蜘蛛痣。它是一支扩张的小动脉,当用针头等物轻压痣的正中央时,由于血流受阻,“红蜘蛛”便随即消失,针头等物移去后,血流恢复,蜘蛛痣又复出现。
蜘蛛痣是临床医生怀疑慢性肝病的一项重要体征之一。某医院曾对67名有蜘蛛痣而未肯定诊断的男性进行了肝脏穿刺检查,结果证实有19名病人(占28.4%)。患有肝硬化,有39名病人(58.2%)的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未发现病变者仅9人(占13.4%)。由此可表明,蜘蛛痣是诊断肝病的重要参考指征。特别是蜘蛛痣数目较多、形态典型,或者间断出现、长期持续不退,或原发有陈旧性蜘蛛痣突然增大,或同时出现新痣时,尤应考虑有肝硬化、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肝癌等肝病的可能。
医学家研究认为,蜘蛛痣形成是由于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增高引起的动脉性毛细血管扩张所致。雌激素主要是由女性卵巢生成的一种性激素,肾上腺也能产生一些雌激素,所以男女皆可出现蜘蛛痣。雌激素代谢在肝脏中进行,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它就会在体内积蓄而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成为蜘蛛痣。因此,蜘蛛痣与肝瘸关系较为密切。
当然,蜘蛛痣还可见于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柯兴氏病等,也偶见于正常人。
手掌的拇指侧及小指侧(大小鱼际处)皮肤,如在无受压的情况下颜色发红似朱砂者,称为朱砂掌,常两手对称。此情况多见:于慢性肝病(慢性活肝及肝硬化)患者,故又称为肝掌。慢性肝病发生蜘蛛痣和肝掌的机理,与体内雌激素等物质增多有关。正常人雌激素等物质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而失效(灭活),男性体内也有少量雌激素,系由雄性激家转化而成。当肝脏有病,肝细胞灭活雌激素等物质的功能减退时,便会引起雌激素等物质的增多,使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而形成蜘蛛痣或朱砂掌。
因此,如发现自己或家人有蜘蛛痣或朱砂掌时,需要到医院化验肝功、作澳抗及B超等检查,以便早日发现肝病,及时得到治疗。除了蜘蛛痣和朱砂掌之外,肝脏病在皮肤的其他部位也有较为明显的信号,当这些部位发生如下症状时,很可能是某种肝脏疾病已经发生,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